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需要怎样的速度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需要怎样的速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提出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但这里所讲的速度,必须是坚持质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的速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追求科学发展前提下的速度,坚持质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片面追求速度、片面追求GDP的倾向。这是一种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方式。片面追求速度造成了一系列失衡。

首先是内需和外需的失衡。过度依赖外需的突出表现就是中国人生产、外国人消费,中国人储蓄、外国人借钱,其经济发展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好坏。

其次是生产结构失衡,农业的基础十分落后,其基础性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原因在于各地十分推崇工业项目,因为工业项目有利于GDP的增长,有利于税收的增加。

最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失衡、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错位,于是我们看到,虽然经济在迅速发展,但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欠账过多,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期望中的实惠。原因在于一定程度上把速度变成了发展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洞察了既有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深刻指出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我们指出单纯追求速度的倾向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速度,并非不要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质量、效益的统一。我们需要的是坚持质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符合我国经济的特定发展阶段、特定历史任务背景下的自然增长率,即一个相对长期的中速增长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许多问题必须通过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去解决。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去解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我们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论断,绝不能在纠正单纯追求速度的倾向时,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对保持质量效益前提下速度的不适当的忽视。

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完成了“大”的历史使命,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的增长方式必须解决怎样做“强”的问题。笔者认为做“强”的标准主要是:(1)在一些产业上可以上升到产业链的高端,有产业话语权;(2)能够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各方面的装备问题;(3)能够摆脱资源依赖,现在很多地方的发展严重透支资源和环境;(4)产业结构更为合理,第三产业有较高发展;(5)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由大到强的实质是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必须有在保持质量效益前提下的一定速度

由“大”到“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是精细化前提下的速度,是高质量、高效益下的速度。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要求:

首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质量、效益、速度相统一的关键所在。人类真正的经济发展是靠创新形成的一个又一个产业兴奋点,不是靠“膨大剂”刺激的结果。这一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所以迟迟难以走出,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新的创新,缺少创新所形成的新的产业兴奋点。创新不同于发明,创新必须坚持投入和产出的规律,必须有经济价值。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推动创新,一是在于其军备竞赛式的竞争打破了一个又一个低层次的均衡,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均衡,并不断推进,永远没有穷尽,由此推动产业升级;二是在于经济下行期特有的淘汰机制。经济下行期具有挤出泡沫、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按照效率最大化原则重新配置资源的功能。结构调整和创新更多的发生在这个阶段;三是市场经济的文化有利于创新,例如其特有的冒险精神、倡导和容忍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氛围。为了有利于创新,我们必须造就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氛围。

其次,要尊重市场规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下,只有市场承认的商品和劳务才是有效益的商品和劳务,只有最终转化为市场承认的商品和劳务的投资才是有效益的投资。马克思称此为惊险的跳跃。市场承认是检验质量和效益的标准,市场是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的基本机制。基于此,我们在产业选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上,除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之外,一般性产业结构调整,都应当坚持市场选择,尊重市场规律,让企业家去判断和选择。经济学的研究千万次地证明,企业家对于市场有着本质上不同于官员的敏感。

企业家追求的是企业的成功和长远发展,严格遵循着投入和产出定律的约束,而政府官员则由于任期制导致的短期行为,对速度类的政绩更感兴趣。尊重市场规律就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市场机制。目前重要的是:一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清晰地界定和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功能,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二是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一个真正的平等进入和平等竞争的环境。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平等进入可以使利润平均化,欲要获得超额利润者就必须创新。任何阻碍平等进入的因素都可以形成垄断利润,并阻止创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平等进入,扭曲市场机制的因素。在当前,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而言,保障平等进入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要改变思维方式。要学会用市场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指导工作,而不是动辄轻车熟路地回到计划经济的传统,使用行政手段。过度的行政手段颇似于计划经济。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