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强调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提出力争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扎扎实实开好局,除全面学习、深入理解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外,还必须学习中央决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即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清醒直面现实、辩证看待机遇、激发内生活力,找到新的着力点,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两点论:雄厚基础与风险挑战
清醒直面现实,是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的基本前提。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方面,又要看到不利方面。看不到有利方面,就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战胜困难的自信;看不到不利方面,就可能头脑发热、决策盲目。
正是基于这样的两点论,中央做出了“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的综合判断,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辩证观:传统机遇与新型机遇
机遇,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就要抓住不放,否则,就会转瞬即逝。一个成长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环境所带来的特定有利条件可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机遇期,但即使在这个机遇期,环境和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机遇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条件也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中央第一次对机遇期和机遇的类型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这个基本判断主要是来自对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潜在前景及其在国际环境的位势的分析。但同时,中央又清醒地注意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中,创造性地分析了机遇的变化。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传统机遇与新型机遇的划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抓住传统机遇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外向经济,外贸依存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度依赖资源能源,其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徘徊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公平共享和绿色发展滞后。这种发展方式的结果,必然导致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问题就出在传统机遇已经失去,还在以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谋求发展,必然难以为继。
新型机遇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针对新型机遇的。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就在于机遇类型变了,但发展方式没变。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走出危机影响尚需时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其他经济体也不容乐观;所以,新型机遇就在于面向国内,扩大内需。而国内的经济发展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市场萎缩,原先可以通过出口消化的过剩、落后的产能亟待调整。质量和效益,无论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对国家竞争力的提高都是决定性的。所以中央要求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主动权:倒逼转型与主动把握
困境,往往也蕴藏着生机。能不能走出困境、变不利为有利,在于能不能辩证分析客观情势发现机遇、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明确方向。中央在深刻认识倒逼出来的新机遇的同时,主动把握新机遇,不失时机地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把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转型与主动把握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理论水平。特别是在主动把握上,抓住牵一发动全身,既能释放扩大内需潜力、又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节点——城镇化,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更是表现出治国理政的杰出能力。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发展中,关键在于形成内生的活力和动力,全党都要自觉实践、勇于开拓、敢于攻坚克难。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