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必须统筹”指引“十五五”规划的科学擘画

以“五个必须统筹”指引“十五五”规划的科学擘画

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规划引领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五个必须统筹”指引“十五五”规划的科学擘画

精彩观点

●五年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现市场活力与政府调控的辩证统一,历史经验证明,唯有“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协同发力,方能使规划效能最大化。“十五五”规划需延续这一制度优势,精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点。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我们要深刻领会“五个必须统筹”蕴含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规划引领转化为治理效能。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节点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经济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更是指导经济工作扬优势、补短板、增效益的系统思维框架,为“十五五”规划的科学制定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五年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现市场活力与政府调控的辩证统一,历史经验证明,唯有“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协同发力,方能使规划效能最大化。“十五五”规划需延续这一制度优势,精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点。政府有为,重在优化宏观调控:聚焦基础研究、公共服务、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如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科学设定约束性指标、精准配置公共资源、完善法治与政策环境,为市场释放稳定预期。市场有效,贵在激发活力:在预期性指标与产业升级领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基础制度,破除制度性壁垒(如服务业劳动力流动障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基点。“十五五”期间需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与竞争力。在供给侧,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基建等新型供给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同时以“用”带“研”、以“需”拉“供”,拓展科研深度广度,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和需求牵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需求侧,瞄准民生所需,多措并举“稳预期、稳就业、稳市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两新”政策(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锻造更具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十四五”期间动能转换成效初显,2024年,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8%,显著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5年一季度,我国大模型数量超200个,中芯国际、寒武纪等企业芯片性能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十五五”规划需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壮大新兴产业,以人工智能顶层设计为先导,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底座,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为产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不能忽视其作为经济“压舱石”与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实现“老树发新芽”,避免产业断层,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面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深层次问题(我国转化率35%,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十五五”规划需增量带存量、以存量撑增量,构建高效、可持续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一方面,做优增量,重在提升新增科技资源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增长点。例如,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拥有量占全球60%,正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新业态知识产权规则,通过“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政策,打通“实验室→产业链”转化堵点。另一方面,盘活存量,唤醒“沉睡”资源,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质押融资证券化、技术转让授权,力促中小微企业专利产业化。同时,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城市更新、循环经济等领域,打破思维定式、优化要素组合,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让“存量”焕发新生机。

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锚定共同富裕的价值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提升质量”,把造福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到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转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上,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另一方面,做大经济总量“蛋糕”,科学设定GDP增速目标(确保4.5%以上年均增长率),坚持问计于民,把群众诉求融入顶层设计,在低收入群体帮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养老育幼服务等方面推出一批均衡可及的民生政策,稳步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具含金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我们要深刻领会“五个必须统筹”蕴含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规划引领转化为治理效能。我们相信,中国号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迈向民族复兴的壮丽彼岸。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