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在八个关系中认识十八大精神(2)

李慎明:在八个关系中认识十八大精神(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不能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能代替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不能只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不能只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尽管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其性质与历史上已经有过的其他社会形态有着本质区别,与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只不过其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不同而已。它的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既有适应该阶段的最低纲领,也有一以贯之统领各个历史时期最低纲领的最高纲领,即共产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必须始终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够指引我们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世所罕见的挑战,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舍此没有别的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我国当前最大的现实国情,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之前贯穿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在内的我国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特定时期和初始阶段。有必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任务中,要有包含和超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明确其联系和区别,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二是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是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新中国前30年艰辛探索的关系

新中国前30年当然有失误,甚至出现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这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但也取得巨大辉煌的成就,这同样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认为:新中国“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仅从经济上说,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从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至1949年对外共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直接间接掠夺了我国大量有形和无形财富。新中国一成立,帝国主义列强又对我国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美国对我国的技术禁运项目比苏联、东欧国家还要多出500多项。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新中国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一大批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排除种种干扰加入联合国,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的严重封锁,跨入大国行列。我们不能把前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艰苦奋斗与后30年的改革开放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