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

一、发展主题是“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的理论概括

要科学而完整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必须正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而要正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又必须正确理解“主题”这个概念。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由语词来表达的。一个语词,它既指称一个对象,又表达一个概念。这个对象,就是概念的实在主体,概念则是这个实在主体的反映。马克思说:“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1]19。例如,“商品”一词,它指称的对象就是在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商品,它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地存在着的东西(使用价值);同时,它又表达“商品”这个概念。作为概念,“商品”的内涵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语言学中的词义,即词的意义。因此,当我们说出“商品”这个语词时,是指市场上的商品,还是指“商品”这个概念,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境作出明确的区别,否则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主题”这个词也是这样。在日常语言中,“主题”一词指时代的主题,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这个主题即是对象;我们也可以把实践活动中的中心工作、战略重点称为工作中的主题;但是,最经常的还是指一种思想,即关于对象的思想。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并非指对象和中心工作,而是关于对象和中心工作的思想,所以称它为理论主题,即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

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也有它的主题,这就是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是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关系,而不是理论或思想。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这个中心工作就是我们工作中的主题,但它不是指理论和思想,而是实践活动的中心任务。

“主要矛盾”是客观规律的范畴,是客观存在。根据主要矛盾确定我们的中心工作,这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工作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对这个中心工作的表述。所以,同“主要矛盾”不同,“第一要务”是实践范畴,是指实践活动的中心。“主要矛盾”和“第一要务”反映到理论上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概念。从“要务”到“要义”,这是认识过程的飞跃,它已经从对象进入到理论中来了,使“发展是第一要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中心思想,即主题。

我们把客观规律和实践活动概括为理论,形成思想体系,反映“主要矛盾”和“第一要务”(中心工作)的范畴,就是“第一要义”,就成为理论体系中的中心思想(理论主题)。当然,“主要矛盾”和“第一要务”除了指称客观的对象外,它同样是概念。这样,我们可以把这种理论概括的过程,表述为如下的范畴的运动:

主要矛盾→第一要务→第一要义

所以,理论主题是关于对象的主要矛盾和实践的中心任务的理论概括。

由于理论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主题也应该是不同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都有自己的理论主题。否则,又为什么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呢?但是,由于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理论主题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应该既是一致的,又有所区别。这些理论形态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称为总主题,那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理论主题则是这个总主题中的分主题。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分主题则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发展这个总主题的多方面内容。

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充分反映了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在这个表述中的发展理论主题包括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的领导力量,发展的全面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所以,这个理论主题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充分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些理论形态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发展的中心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发展的领导力量,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的全面内容。这些发展要求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命题。他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中,明确地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3]116“共产主义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3]228而且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4]231所以,“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3]255如果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那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要实现发展,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而要领导好发展,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根据“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断。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它要反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表现在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离开发展来谈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一切都是空的。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党内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1079 “发展”这个总主题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必须始终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14这就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理论问题的回答,表明了坚持党的先进性,把党建设成为发展的领导力量,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