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事关命运,作风决定成败

理论事关命运,作风决定成败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顺应党心民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头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当前,要进一步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一、理论的威力大小取决其践行者的作风如何

什么是党的作风?就是党员在思想理论上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在工作上所表现出的情感胸怀和行事风格,在生活上所表现出的兴趣追求和价值取向。党的作风所反映的实质是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修养、政治品格。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威望、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动员力、组织领导力。党的作风与党的理论密切相关。党的理论是党的旗帜,它决定着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树立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方向前进,它决定着我们党的历史命运。但是,理论能否贯彻到底、效果如何,则要看以什么样的作风来践行理论。

对于党的旗帜,是真举,还是假举?是正举,还是歪举?是高举,还是低举?是教条僵化、脱离实际地举,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举?对于理论指导下所选择的道路,是一直朝前走,还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地走?是稳健快走,还是迟疑慢走?是坚定不移地走,还是犹豫彷徨地走?对于理论指导下所确定的正确方向,是始终坚持,还是摇摆不定?是清醒坚持,还是模糊含混?是聚精会神地坚持,还是松松懈懈地应付?显然,不同的作风,结果肯定不同。没有正确的理论,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结果;但有了正确的理论,未必就一定有正确的实践结果,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践行理论的作风如何。

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无不以改进党的作风为前提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实践证明,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已经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可否认,当代中国仍然面临很多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属于“成长中的烦恼”。举世公认的事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人民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松、宽容、宽厚,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这么多的自由、民主、人权;中国的综合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在国际上享有这么崇高的地位和尊严。这既得益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正确,也得益于我们始终重视作风建设。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为改造党风、学风、文风,撰写并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整风文献,深刻剖析了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思想根源及其危害。他又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夺取全国胜利并巩固新政权,他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力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要求全党全国进行以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目标的机构和干部制度改革。面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为应对严峻的国际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把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鲜明地写进了党章总纲;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著名论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申关于“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