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高度强调了道路的至关重要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并指出,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我们只能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这就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定道路自信,又要增强道路自觉。
增强道路自觉关键是要回答并解决好五个问题,即中国道路向哪里、现在在哪里、将来到哪里、走在路上干什么、怎么走好这条路,也就是增强五个自觉:方向自觉、方位自觉、目标自觉、任务自觉、要求自觉。
明确“向哪里”,增强方向自觉
方向自觉是道路自觉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走路首先要认准方向,方向错了,越是努力地往前走越是南辕北辙,离既定目标也越来越远。所以增强道路自觉首先要牢牢把握道路的正确方向,也就是要搞清楚“向哪里”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当代中国必须始终高举这面伟大旗帜,始终认准这一根本方向。
其次要坚定方向。对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杂音”、“噪音”不时出现,总有一些人想让我们改变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同时,我国当前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会遇到不少困难、风险和干扰。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论受到什么干扰,都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明确“在哪里”,增强方位自觉
明确了方向还要明确出发点,方位自觉是道路自觉的前提。走路要明确所处的方位,知道当前在哪里,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增强道路自觉要准确判断并牢牢把握我国当前的历史方位,也就是要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明确作出了三个“没有变”的正确判断。三个“没有变”分别从现实维度、动力维度和比较维度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增强方位自觉要牢牢把握这三个“没有变”,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首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这是从现实维度对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定位。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错误判断,我们曾经提出了很多超越历史不切实际的方针目标,中国道路的探索也出现了曲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4月就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增强道路自觉要始终坚持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从这个“总依据”出发一步步走下去,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其次要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这是从动力维度对发展矛盾历史方位的定位。1956年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结论,但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以至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阶级矛盾实际上被当作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道路的探索再次出现了严重曲折。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并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增强道路自觉要始终牢记这一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再次要牢牢把握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这是从比较维度对发展程度历史方位的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因为对国际地位的判断失误或定位不准,几度提出“赶英超美”,中国道路的探索也因此出现了曲折。党的十八大重申国际地位没有变,增强道路自觉要牢牢把握这一国际地位,始终牢记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经济总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还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切不可盲目自大和急躁冒进。同时也提醒国际社会,中国虽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现在不是将来也永远不会是“威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