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看病难”开药方

给“看病难”开药方

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突破误区,让大小医院真正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合理控制规模——医院不能只求大

“看病难,我觉得主要是到大医院看病难,看专家难。”

陈保华代表说,没有病人不希望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诊治,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一个专家不可能三头六臂,谁都来找他,能受得了吗?‘一号难求’是难免的事。”陈保华代表说,人们一定要转变就医观念,不要什么病都找大医院、找专家,小病完全可以到社区医院去看。卫生主管部门也要切实加强社区医院建设,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生水平,扩大医保的报销范围,积极引导群众到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病。

“医院建设也要转变观念,走出‘巨无霸’医院的误区。”姚克委员直言,国家对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急危重症的救治,还要抓医疗、教育、科研的综合发展,可如今,像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却占用着大医院很大一部分资源,这不仅造成了小医院越来越弱,对整个卫生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很多代表、委员还表示,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大医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床位动辄数以千计,貌似可以缓解看病难,但实际上,不仅加重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还加大了医院周边的交通压力。“大医院的竞相扩张,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对社会观念的一种误导。”代表、委员们指出,从眼前来看,扩大规模确实解决了一些看病难问题,给医院带来了效益,但从长远来看,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并将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做强基层医院——就近看病更方便

要改变患者无论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状,首先必须做强基层医院。

蔡秀军委员认为,下面的县级医院,尤其是镇卫生院病人比较少,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设备不够好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

“接下来,我国将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将达95%。”葛明华代表说,但就目前而言,基层卫生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偏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基层适用卫生人才紧缺,已成为新医改‘强基层’的拦路虎。”葛明华代表还列了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省已建有1600多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00多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300多家巡回医疗点,但基层卫生服务网点卫技人员不足问题日益明显,给群众就医带来极大不便。

“多数村医收入低、待遇差、压力大,加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导致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弱化。”雷后兴委员建议,加大农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就医、就好医。

葛明华代表则建议,有关部门应科学设计符合基层适用卫生人才学科和科目,切实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技适用人才;全面完善推广乡镇执业助理医师制,乡镇卫生院执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可自由选择执业医师或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予以法律保障。

对基层医院建设,王鸣代表、雷后兴委员等都提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我国的国宝,在防病、治病和保健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很受基层群众欢迎,应该大力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整合医疗资源——大小医院串一串

如何把大、中、小医院串联起来,从而充分优化利用资源,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重点之一。

姚克委员的设想很大胆: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全新医疗集团。姚克委员认为,真正的医疗集团,应实行内部医疗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这样,设备、药品由集团统一采购,可减少重复浪费。更大的好处是,医院层级和功能可以更科学地划分,医疗人员也可更常态地互通。

姚克委员描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在全新的医疗集团里,大型医院定位为集高水平医疗、教学及科研三位一体的“医学中心”,除提供临床服务外,还要承担临床医学教育和医师培训任务,承担应急性医疗救援和医疗指导等任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公立医院,则偏重服务型的定位,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大病的康复治疗。

“除急诊、重危病抢救外,一般患者的首诊,要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病情由首诊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术后康复期病人、慢性病维持治疗期病人,则转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克委员说,这样,大医院、小医院可以打破管辖、区域等局限,真正成为密切合作的“一家人”,医疗集团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诊治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域布局和分流,将各医院做精、做专,细分市场,形成区域内的集聚效应。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如今的医疗改革,应积极主动突破传统医院的“围墙”,探索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医疗联合体模式,通过居民健康信息在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共享,使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内得到连续的健康服务,从而促进协作,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政府部门则应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医保支付方式、医疗责任分担等联合体建设的政策环境,为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责任编辑:马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