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感

靠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感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解决民生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解决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来到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殷切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如何当好排头兵?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如何坚持民生为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福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言,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两会上,广东团的代表委员紧紧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大多数建议、提案都紧扣民生,“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广东厅奏响了春天里的最强音。

守住底线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细心的代表发现,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的4方面建议,民生问题所占篇幅长、着墨多。“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理的话,铿锵有力。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礼记·大同篇》中描绘的古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今年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与代表委员互动时,几乎都提到了“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与民生,这对关系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广东“老书记”张德江参加广东团审议时,要求广东要统筹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过去5年,广东更加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转型升级的价值追求和目的依归,实实在在地闯出了一条“发展过程让人民参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之路。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广东的任务担子还很重。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去年,全省GDP总量5.7万亿元,财政总收入13668亿元,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虽然广东多年来经济总量、财政总量居全国首位,但广东也是第一人口大省,人均财力在全国仅排到第20位,粤东西北地区仍有12个市的人均GDP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广东财政民生支出达4781.18亿元,占总支出的65.8%;预计今年全省民生支出53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1%,比上年完成数提高5.2个百分点。受GDP增速放缓影响,2012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96%,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也仅为10%。民生投入等刚性支出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之间的矛盾等将继续考验广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曾在《中国:民生与发展》一书中探讨了“民生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率与民生问题并不一定是必然联系的,只有当政府政策能够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经济增长才能够与百姓民生密切相关,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最大政绩。

责任编辑:马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