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治理空气污染必须考虑城市布局

乔新生:治理空气污染必须考虑城市布局

因为今年初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也成为两会上最热的话题之一。有舆论认为,只有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量,才能减少环境污染。但笔者认为,北京的汽车保有量,与东京、纽约和伦敦等城市相比并不高,这些国际化大城市之所以没有出现如此恶劣的空气,是因为它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汽车尾气排放固然是城市污染的重要因素,但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城市整体气候环境的,还是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布局。

在农业社会,人们为了灌溉的便利,往往在河边居住。如果四面环山,不仅可以确保充足的水源,而且可以拥有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从而促进农作物的增长。这样的城市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这种特殊的城市地理环境弊端就十分明显,由于城市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工厂排放出来的各种气体很难迅速扩散,空气就会被严重污染。

中国西北地区乃至华北地区许多城市出现的空气污染,一方面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上马的大型工业项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些城市根本无法承受过多的企业和人口。工业化让城市的居民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不尽快改变城市的布局,那么,工业化发展的速度越快,城市面临的污染问题就越严重。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要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不断地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尽可能减少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则必须重新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问题,尽快编制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改变城市的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的决策者应当意识到,环境也是城市化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没有考虑到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继续秉承“人定胜天”的发展思想,试图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到头来必然会被碰得头破血流。城市的布局应当考虑到工业化的需要,而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地理环境因素。现在一些城市不惜重金改造周边的环境,他们炸毁山头、准备再造一个新的城市。这是“富有想象力的举动”。如果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居民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这样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续的。

工业化时代之后,北京面临的气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北京的发展方向问题。只有逐渐地向东部沿海地区挺进,并且逐步地转移北京的中心,从而使北京变成一个靠近渤海的城市,北京的气候环境才能发生根本改变。现在北京的决策者正在研究城市的发展走向问题,试图通过向东扩展,逐步地形成京津地区的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战略构想。可以预测,如果北京能够逐渐地变成一个滨海城市,那么,北京的发展空间就会迅速扩大,北京的气候环境也将会发生巨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