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住等到答复
记者问张飚,作为一个检察官,为什么对张高平的案件如此执著?
张飚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他七八岁时,邻居家种的西红柿被别人摘了,小伙伴说是他偷的,当大人问他是不是他摘的时,还不会辩解的他特别委屈,感觉自己被冤枉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阴影还在他心里。当他看到张高平痛苦的样子,特别是向他哭诉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的却是坚信,让他特别感动。
说到这里,张飚忍不住流泪了。
这个案子各方反应很慢,张飚执著地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反映了五六次,后来给当地高检和高院同时发函。最后一次是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电话答复,材料已收到,正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
2010年年底,张飚退休了。但张飚一直觉得这个案子很蹊跷,而浙江方面又没有回复。但他始终觉得这件事情没结束,心里也一直不踏实。
这其间,张高平的哥哥一直在向他反映情况。张飚鼓励张高平的哥哥说,一定要坚持。张高平的哥哥从新疆到浙江来回跑了很多次,但都没有收获。张飚又把《民主与法制》杂志找到,让张高平的哥哥找北京的律师。没想到律师答应给免费代理。得知这一情况,张飚给律师发了一条短信,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希望能帮助张高平。
2011年12月,律师和上海一家媒体的记者来到了石河子市监狱,见到了张高平,回去以后刊发了报道,引起了浙江有关方面的重视。
去年11月份,浙江省政法委派人来到石河子监狱提审了张高平,他们还到了焉耆监狱提审了张高平的侄子。今年1月,浙江方面来人把这两个人带走了,3月26日浙江省高院宣判叔侄两人无罪释放。
张飚说:“这个案子最大的硬伤是没有直接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在采访中,张飚一直说,这是他应该做的,是一个检察官应尽的责任。
他在退休之前的一次党支部会上曾这样说:“希望年轻的检察官严于自律,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法水平,尽可能在工作中少出差错,做一个合格的检察官。一个差错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