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己之私”说不 凸显中国新思维

对“一己之私”说不 凸显中国新思维

观点提要:

中国对“一己之私”说不,点出了当前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一个本质的问题。迷信自我利益至上的理念,只能说明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反对凡事只从“一己之私”出发,就是要摒弃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思维窠臼和路径依赖,以新的理念认同和游戏规则,来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在处理对外事务上,一直在积极倡导和实践独具特色的新型理念,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7日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中国对“一己之私”说不,一时间成为中外舆论热点,有不少媒体纷纷猜测此言所指为谁。实际上,这段讲话不见得只是针对哪个国家,而更多地是在阐明中国对待世界和平的态度和观念。从整个演讲的内容来看,习近平就当前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判断和论述,对实现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阐明了新形势下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新思考和新理念。可以说,旗帜鲜明地反对“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彰显了中国对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立场。

习主席的这段话,点出了当前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一个本质的问题。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以邻为壑,祸害世界,这样的情形在国际现实中屡见不鲜。有很多人信奉丘吉尔留下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国际交往中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权益和世界共同利益。这样自私自利的理念,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恶劣问题,给地区和世界安全稳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事实上是反和平的。迷信这种自我利益至上的理念,只能说明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而对“一己之私”说不,就是要摒弃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思维窠臼和路径依赖,以新的理念认同和游戏规则,来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国际关系。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不讲利益了,而是强调损人利己是不行的。国家利益永远都要讲,但当今一个国家在满足自己利益之时,必须要照顾别人的利益。这是一个相互关照的问题,实质上是追求一种互利关系。只有这样,互相的利益才都能得到实现,否则只会损人不利己,也不可能实现和谐、和平。在互利共赢方面,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可以说是典范,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又对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阐述,令世界瞩目。几十年如一日地“真、实、亲、诚”交朋友,让中非超越了一己私利和一时权宜,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发展共同体。这种交往模式,已经突破中非范畴,具有世界意义。

世界已经变了,国际交往准则也必然随之改变。反对凡事只从“一己之私”出发,应该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一个基本准则。也就是说,不能什么事都只想着自己,而要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从国际现实来看,实力说了算、利益至上的丛林法则愈发失去吸引力,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垄断世界事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进入21世纪,世界进一步演进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遇到问题也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而必须齐心携手去应对。世界要和平,各国要发展,就必须对“一己之私”说不,对搞乱地区和世界的图谋和行动说不。这是世界趋势和时代潮流的内在规定,谁违背了,谁就会受到历史教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