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角落”也需爱心温暖

“被遗忘的角落”也需爱心温暖

“我们是被遗忘的角落”,站在满目疮痍的危房之间,天全县新华乡党委书记张泽刚感慨难掩。当全部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震中芦山县时,距芦山县35公里、与之毗邻的天全县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天全县应急救灾办的统计显示,本次地震灾情覆盖全县15个乡镇,5人死亡,2人失踪,受伤1215人,其中84人重伤,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受损严重。(南方网,4月23日)

雅安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但救援仍在继续。爱心不息,救援不止。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希望。灾区民众的守望相助,外界的接力救援,官方与民间携手同行共度时艰,凝聚起生生不息的中国正能量。出现在救灾现场的总理,舍身守护孩子的母亲,理性而专业的救援队伍,汇聚成一股热流涌向灾区。灾区人民不孤单,因为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一起共同面对灾难。

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向灾区民众伸出了援助之手,民间抗震救灾的热情奔涌。需要冷静看待的是,抗震救灾仅仅拥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理性的头脑、精良的救援装备和娴熟的救援技术。鉴于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状况,救援人员无序涌入必然会给当地造成不小的交通压力,一定程度上给救援带来一定不便,这或许是下发“有关各单位团体未经批准暂不进入灾区”通知的原因。外界民众援助灾区的热情和善意可嘉,但一些专业技能欠缺的志愿者无序进入灾区,无疑占用紧缺的道路交通、食宿等资源,一定程度上使得抗震救灾的成效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这显然与民众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对于非专业救援人士来说,保持足够的理性,不添堵,不添乱,也是一名公民应有的担当。

同样,我们不希望看到灾区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诚然,灾区不同地区的受灾严重程度不同,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震中地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非震中地区成为“被忽视的角落”。比如天全县,虽然不是震中地区,但受灾情况仍旧很重,人员伤亡之外,“90%以上房屋成为危房,部分乡村至今电力中断,10余万灾民因缺少物资等待安置”。其他食品、饮水、帐篷、药品等补给物品也极度紧缺。而那些复课的学生,更需要足够的援助。这些灾情,仅靠当地民众自救互救显然捉襟见肘。这些并非被刻意遗忘的灾区角落,同样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救助。

平心而论,这些角落并非被刻意遗忘。从一些专业救援技能欠缺的民众无序进入灾区给当地道路交通造成不小的压力来看,从一些灾区物资匮缺的信息仍旧不能有效传达出去的现实来看,相比抗震救灾高涨的热情而言,我们在冷静的理性、专业的技能和信息的传达反馈机制等方面,仍旧存在不小的欠缺。一方面,救助源源不断进入震中地区,物资、救援设备拥堵;另一方面,一些损毁严重的非震中地区却被忽视,灾情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传出,援助不能及时跟上。很明显,救灾资源也需要更科学有效的调控和更合理有序的配置,而这些,离不开灾情信息及时传递和有效反馈基础上的通盘把握,离不开救灾热情背后的冷静理性和有序参与,同样离不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不添堵、不添乱、给救援让出通道”的网络呼吁。

社会不断进步,公共理性和科学精神也应同步成长,表现在抗震救灾方面,就是要理性抗震、科学救灾。面对灾难,不恐慌、不恐惧,拒绝简单的头脑发热,而是保持足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利用理性的头脑和科学的技能进行抗震救灾。对于灾难,不能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从灾害的预警、防治、救援、后期重建等方面加强系统性应对,并贯穿醇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谨防灾区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让阳光温暖每一寸土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