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座城市的和美之路——广东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3)

【案例】一座城市的和美之路——广东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3)

展望——构建修身立体网络  促成自觉修身的长效机制

出台《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开发全民修身积分卡、构建修身学堂立体网……可以想见,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亮点。但这些都只是路径而不是目的——只有当每一个人自发自觉、时刻修身而 “浑然不觉”,全民修身才算实现了终极意义。

诚如薛晓峰所言,修身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形成的组织推动力;二是政府创造有利条件和载体,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的环境带动力;三是基于全民修身让每个人从中收获人生幸福和快乐,由群众内心自发形成的修身能动力。这三种力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个人的能动力是最持久、最有效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下一步中山将紧扣群众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新老中山人共参与、齐行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我能做”,努力实现修身主体的全覆盖。注重以全面提升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为目标,大力推广既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全民修身的载体和内容,促使全体市民的修身时间进一步经常化,做到“日三省吾身”且一年365天永不间断,力争“日日有行动、月月有提升、年年有突破”。

推进——虚功实做内修外化 夯实社会和谐善治的人文基础

然而,作为一项具有时代意义、开全国先河的试点行动,全民修身不能仅止于有形的“器”的层面,而应该总结规律,直抵事物本源,逐步上升为“道”的层面。强调虚功实做、内修外化,进而夯实社会和谐善治的人文基础,就是中山全民修身追求“道”的路径选择。

以“行动”为落脚点,将修身融入建设文化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全过程,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可见可感的实际行动。创造性地开展“全民修身绿化月”活动,突出修身、树木、创文明的核心内涵,以“树语”寄托美好的希望,以植树升华人们的思想。提出“树木”也是“树人”的理念,2011新投入绿化建设的11亿资金中,有6成来自社会,市民争相认养捐种,“合家欢林”、“亲子林”、“定情林”、“及第木”,形成中山人精神文明一道亮丽的新风景线。

以修身学堂为平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3500多场次,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至今,修身学堂已设立600多间,全市共有8个镇区试点建设机关修身学堂、居民(村民)修身学堂、企业修身学堂、学校修身学堂、新中山人修身学堂、服务业修身学堂等六大类“修身学堂”。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中,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如肝癌晚期依然强忍剧痛坚守岗位,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人民好警察麦振伟;大涌镇三位村民勇救落水儿童“小鑫鑫”;刑满释放人员见义勇为抓小偷等一系列感人事迹。这些典型事例通过“修身学堂”广泛传播,促使优秀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社会风气日趋向上向善,好人办好事蔚然成风,学堂成为弘扬真善美,培养现代公民美德的重要场所。

以修身实效为依归,修身成果普惠民生。市公安局开展了“齐修身、励警志”活动,5000多位民警参与“五进五建”爱民实践,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实施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成效明显:交通违章明显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5%以上,比开展活动前提高了15 个百分点。卫生系统开展“大医精诚齐修身”,推进医德经典传诵工程、医德模范推广工程等,探索系统建立医疗纠纷综合处理机制,首创全国“无医闹”城市模式,医患关系日渐融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