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安排进一步做好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李克强强调,目前虽然已经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但仍不能轻言放弃,要继续全力科学搜救被困群众,排查盲点、不留死角。(4月24日,人民网)
生命就是命令,尽管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已经6天,早已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虽然震区余震不断,搜救面临困难不少,但我们仍“不能轻言放弃”,相信生命的奇迹。这是对生命理念的尊崇,更是“生命高于一切”的最高诠释。
地震发生后,“不能轻言放弃”的理念再次体现于救援工作中。“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难面前,把救人永远放在第一位,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经历了汶川地震的洗礼后,雅安芦山救援过程中不时显现感奋人心的救人场面,从“最美新娘”到“大爱新郎”,“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性光辉在灾区闪耀;把对生者的生命尊重同样放大到一个国家的层面。从“挨家挨户敲门”到“中国式救灾”,清晰传递出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人的价值重于一切,“全力科学搜救被困群众,排查盲点、不留死角”,再次彰显出国家对百姓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就在灾区紧张搜救的同时,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仍在继续,爱心在涌动,从灾后废墟上支起的一顶顶救灾帐篷,到活动板房里传来复课孩子的朗朗读书声;从源源不断的社会救助,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助,我们都可以看到灾难中迸发的国家责任和民族力量。这种责任和力量正是来源于对公民生命价值的无上尊崇。把普通人的生命、普通人的人格尊严放到最高位置,这是对生命价值的理性回归,也是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危难见证真情,灾情见识真谛,与时间竞速,和生命赛跑,在艰难和困苦中,中国人正在用行动书写着对生命的尊重,彰显着真情的无价。灾难,也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强,我们相信,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定会创造奇迹。
中华民族素有不惧艰难,不怕困苦的精神。越是困难艰险,越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越能创造奇迹。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03年抗击“非典”,从“5·12”汶川抗震救灾到今年防控H7N9禽流感,都是靠信心、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形成战胜灾害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伟大力量。5·12汶川地震后72小时救援表明,不停止努力,生命就会有奇迹。
眼下灾情还在继续,救援任务依然艰巨。雅安芦山的抗震救灾,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放在第一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在当前物质丰沛的时代,生命将愈发受到重视,生命的价值愈发得到体现,这正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结果,也彰显出尊重生命价值的共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