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凡是需要做出重要决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两难的选择。另外,任何选择都有决策成本,不管是对的决策还是错的决策,最后判断的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今天回头来讲,如果我们拒绝朝鲜的话,也可能朝鲜战争打不起来,但苏联对我们的援助可能会晚很多。确实技术上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比如我们传递 消息的办法。建国初期情况其实非常复杂,中国是不是能加入联合国,如果中国加入联合国情况可能也不一样,中国如果和英国建交情况也不一样。
嘉宾简介
章百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 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外交史研究,近年主治改革开放史。主要代表作有《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冷战与中国》、《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等。 章百家:我今天听牛军教授讲这个觉得他的观点有个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关于朝鲜战争问题。以前观点上他可能更支持这场战争,但今天好像比较反对这场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有违中国的利益。今天讲的比较多的是相对比较细节的东西。就他这个题目我先讲几点看法: 今天题目三个重要的词是冷战时期、结盟、战争。冷战时期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冷战时期是美苏两国的对峙,两极世界的格局,两极世界最大的特点,是把工业化地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美国的,包括美国、西欧、 日本、澳大利亚这样一大块工业化地区;二是苏联、东欧,冷战的基本原理,美国为了保证他在战后能够战胜苏联,他的基本逻辑是要使得美国盟友和其他跟着美国 走的第三世界国家,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经济贸易环境,而把苏联东欧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当年设计这个战略的人就认为这是美国战胜苏联最根本的的基础,事 实证明这个战略非常成功。
冷战时期它还有一个特点,本质上其实还是美国和苏联两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意识形态的外衣,希望所有的美国和苏联相互结 盟的国家不是把矛盾看成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看成是两种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比如中国今天和美国、日本会有矛盾,但大家都是从国家利益,从个别国家利 益角度解释,并不把对方看成一个全球性的势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
第二个特点,冷战时期的结盟,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工业化国家来讲,苏联的结盟基本是靠军事控制的,而美国和西方结盟是有广泛的经济和 贸易在里面的,东西方结盟是很不一样的。苏联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苏联要建立一个东欧的经促会,实际它是很小范围的市场,而且内部有分工,不是真正的国际市 场。对于第三世界就是很艰难的选择,到底跟着苏联东欧走,还是跟着美国、西方国家走,这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每个国家做出的选择和它当时面临的环境有很大 的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