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冷战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战略决策(3)

章百家:冷战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战略决策(3)

今天回头来讲,如果 我们拒绝朝鲜的话,也可能朝鲜战争打不起来,但苏联对我们的援助可能会晚很多。确实技术上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比如我们传递消息的办法。建国初期情况其实 非常复杂,中国是不是能加入联合国,如果中国加入联合国情况可能也不一样,中国如果和英国建交情况也不一样。当时的情况是英国主张承认中国,苏联肯定也是 承认的,美国说我不承认,但我在联合国不行使表决权,重要的是法国的态度,法国说中共你不能承认胡志明,所以当时法国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表示我们不能失去 革命原则,我们必须承认越南,这样法国肯定要投反对票,这样就剩英国。英国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投赞成票已经没有太多意义,所以我弃权或投反对票,保持和盟友 的关系。所以当时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作为研究来说,我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但我们很难说,到现在我们也很难判断到底哪一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更优, 这是历史学家老有饭吃的重要原因,因为得不出结论。  

后面邓小平的战略决策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冷战时期中苏分裂以后,中国作为国际上比较独立的力量,使得冷战更多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就是美苏 之间的对抗。我觉得邓小平后来打越南战争,如果和朝鲜战争相比,其实最大的差别,不管邓小平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决策的,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他是以中国利益 最大化角度来进行的决策,这个决策一是巩固中国周边环境的一部分,二是加强中国和美国联系对抗苏联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内部的一些因素,比如邓小平在军队里 树立权威,当时国内国内有很多人希望中苏关系正常化。  

根据1978年年谱,解放思想以后,我们对以前很多东西进行反思了,其中也包括对苏联的看法,苏联到底是不是修正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这时 候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马上要和美国建交了,如果我们改善对外关系的话,首先要改善和苏联的关系,所以当时的想法也很多,但邓小平我认为他最高明的地方是 看清楚一条,他自己说中美关系是大局,我们搞改革开放美国可以给我们提供东西,我们改善中苏关系他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我们要的东西苏联都不能给我们,这是 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定要把和美国关系搞好,中苏关系这时候不能缓和,所以他提出中苏关系改善不着急,可以改善,改善的前提是苏联要消除对我们安全的威胁, 这是他非常明确的观点。  

所以,如果冷战时期毛泽东和邓小平此大的战略决策选择里其实有一个共性,刨除战争之外,今天牛军讲的是战争,其实另一个重要考虑是建设,毛 泽东的结盟选择里有巩固新生政权,有建设,有国家安全,在邓小平这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当然有国家安全在里面,仍然有,但他继承毛泽东一条线战略的话,最大 的差别系希望通过和美国建交以后,战略上更多地倾向于美国,双方叫准战略同盟关系,没有真正结盟,已经明确不结盟了。当时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和美国搞好关系 以后获得我们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外国先进技术以及打破原来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制和封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邓小平做得是非常成功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