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抢金:金价再跌也不会像炒股一下赔光

中国大妈抢金:金价再跌也不会像炒股一下赔光

去香港5天,竟然没有买到自己中意的一款金手镯。回想起自己在香港的购金经历,来自北京的冯瑞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第一次去沙田附近的金店是在晚上,到店里的时候,柜台上几乎已经没货;第二天早上金店还没开门就去排队,进去才发现依然有2/3的柜台是空的,已经补上的货也是款式比较难看的。

自2013年4月中旬由国际金价暴跌所引发的中国购金狂潮,一直持续不断。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甚至成了抢金小长假。而随着购金热潮走红的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中国大妈”。他们甚至被认为是扭转金价暴跌趋势的新金融大鳄,战胜华尔街的国际金融新贵。“中国大妈”只是对国内狂热购金人群的一个戏称。

不过,对这种故事化的描述,也有反对者认为,“中国大妈”打败华尔街只是美好幻觉。在整个黄金市场中,“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微不足道,尚不足以撼动黄金市场走势。

购金热

在中关村开店的冯瑞,最早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了国际金价大跌的报道,由于忙着店里的工作,当时只是扫了一眼。晚上回家上网一查,说是金价很便宜,就动了买黄金的心思。等第二天赶到位于蒋宅口的一家黄金专卖店时,冯瑞才发现她已经来晚了,这里的投资金条已经被抢购一空,要想拿现货得等15天以后。

冯瑞当时就订购了一个50克的投资金条,并在销售商那里直接办理了寄存服务,“上午最低的时候是268元一克,等下午买的时候已经涨到了275元一克,现在来看基本买到了最低点,算是碰上了。”

这次购金并不在冯瑞的计划中,由于已经和两个朋友约好在2013年4月下旬去香港,她原打算到香港之后再买黄金。但这次国际金价暴跌,让她提前出手。冯瑞在网上看中的一款周大福的金手镯,她还是决定到香港之后再买。

让冯瑞没有想到的是,香港的黄金市场抢购同样疯狂。2013年4月下旬到香港之后第一次逛金店是在晚上,连逛了两家金店,发现柜台都空了。在位于沙田的周大福金店里,手镯只剩两款,手链也只剩下两三款,戒指也没什么好样式。

冯瑞第二天一早就去周大福门口排队,已经有二三十人在等了。10点半开门后,根本看不到柜台,很多人在那挡着。

冯瑞想着刚开门能有一些新款式,但挤进去看了一眼才发现,2/3柜台是空的。“如果看中一个款式,让工作人员拿出来,立刻要定,当时不定可能就没了。”冯瑞说,围在柜台周边那些和她一样讲着普通话的顾客,大有把金店一扫而光之势,偶尔会有一两个说粤语的顾客。没能选到中意手镯的冯瑞,最终花费1万多元买了一条项链、4个戒指。

抢购潮致使香港的一些金店因为缺货而不能正常开业。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张德熙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贸易场的大部分储备实际上已经耗尽,会员单位正设法解决零售需求高涨所造成的供应短缺。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直营一部副总经理黄鹏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3年4月国际金价下跌后,位于北京柳荫公园南街的中国黄金旗舰店每天的投资金条销量都在150公斤左右,多时甚至能达到200公斤以上,这一销量相当于往年4月同期销量的5至8倍。

在北京国华商场,同样一幕也曾上演。国华商场业务负责人王鑫告诉经济观察报,2013年4月17日上午,一位在他印象中“从没见买过金条”的投资者一下子买了20公斤黄金投资金条,直接付款500多万元。王鑫说,五一长假期间,该商场投资金条的销量才回归到了以往的正常水平,但30克~100克的首饰金依然销售较火。

国际金价大跌以来,中国消费者抢购了多少黄金?人民网的报道说,10天内中国内地投资人抢购实物黄金估计达300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