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要不要逃离北上广?(3)

【案例】要不要逃离北上广?(3)

④ “最怕高不成低不就”

——理性、多元的择业观有助于青年人自我价值实现

镜头

2010年7月6日,中国矿业大学应届毕业生陈嘉陵登上了前往包头的火车,准备到当地一家合资煤矿企业报到上岗。这并不是小陈唯一的就业机会,三个月前他还接到过北京某研究机构的“录取通知书”,但经过反复对比,小陈最后还是放弃了北京,选择包头。

“选择包头,是因为待遇高,发展潜力大。”陈嘉陵告诉记者。北京研究机构工资低,虽然代交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三险一金”,但不给编制、也不能解决北京户口。而包头公司在试用期的工资就能达到5000元,“三险一金”全上,落不落户由自己定。“最关键的是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作为应用类学科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我觉得更能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问:“大学生工作好找吗?”陈嘉陵说:“这不仅看各人的能力,也要看各人的态度。”他告诉记者,他的大多数同学和他一样,已经找到工作:“选择安逸的,就在徐州当地或者回老家就业;不怕吃苦的就到各个矿区去工作,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肯定会快速发展。找工作最怕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既吃不了苦,又不想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有些同学工作至今仍无着落,大多是这个原因。”

专家解读

青年人到底该选择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呢?任远建议,青年人不管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坚守“北上广”、“奔向北上广”,都应该建立在对城市环境和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基础上。

他说,陈嘉陵的选择,体现了当代青年择业观的理性和多元化。过去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心往一线城市奔的择业观开始松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成了青年择业时综合考虑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择业观有助于青年人自我实现。创业明星马云没有坚持在一线城市上海发展,而将创业和发展的地点选在二线城市杭州,正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

任远认为,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日益增强,这有利于为不同地区的青年成长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去或留的决定,都是青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都应当得到尊重,城市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决定。对于外来移民,城市不应设置排斥性规则,对于有迁出意愿的人,也不应设置迁出障碍。无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奔向北上广”、“坚守北上广”,都有助于推动城市间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布。

为什么不能在大城市安放我们的青春?

他们刊发的稿子《“蚁族”不需要怜悯和悲情》再次延续了相同的观点:树挪死,人挪活,如果在大城市的“蚁居”生活压力太大,不妨换个地方。任志强说“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引来炮声隆隆,可也并非全无道理。不是所有大学生都理所当然地应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需要有知识的人去出力。世界的各个大城市,都消费高、压力大,“蚁族”要弄清的问题是,你是不是非要在大城市发展?你到底是为了理想在这里还是被现实所迫?你是不是尝试过不同的生活方式?

说来我和远文的梦想一样,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我曾经生活过六年的石家庄去安放我的青春(或者中年岁月,也许是晚年朽骨)。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如工蚁一般的生活。原因无他,远文在上一篇的评中评里提到了:权力集中导致资源集中。

现在几乎全国最优秀的资源,都被集中到了那几个大城市里。当需要建设这几个大城市,需要维护这几个大城市运转的时候,我们是集全国之力。以至于大部分的资源和机会都被集中到了那几个大城市里,挤出效应下,二三线城市里的机会少的可怜。我不是不愿意生活在石家庄,而是被“赶”到了北京。现在,我所困惑的是,大城市,到底是谁的大城市?难道只是那些“有智慧更有特殊内涵”的人的大城市?

在昨天评中评的后面,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一句留言:“这不是病,人人都有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权利和自由!”难道不是这样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志存高远的青年当然不一定要蜗居北京,可是如果他们选择蜗居北京,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和选择。他们并不是为了那个蜗居而来,也并非冲着北京之大而至。在这个在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上班路上,堵车比自己便秘还要痛苦的城市,他们愿意在这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忍受着诸多的不便,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选择。

可是,就是这样的选择,仍旧面临着诸多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仅是买不起房子,生活成本太高的经济上的限制。更是户口等地域歧视上的限制。没有大城市户口的人们,不但不能享受诸多福利限制,而且还要面对一些本地人的恶言歧视——一个上海的主持人,不就请一个听众“滚”出上海吗?

中国青年报“青春何处安放”这一系列的讨论文章,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上: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大城市对于外来人有诸多的限制。就像上海那个主持人所持的观点,既然你对大城市有诸多抱怨,为何不“滚”出大城市?

可是,那些持有这种观点的论者,是否深入的想过人们对大城市的这种抱怨,到底起因为何?是因为自身的不知足、欲望太多、对大城市提出的要求太多,还是因为大城市对他们索取太多,而回馈太少?是因为在平等的环境里,自己技不如人,还是因为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虽然许多人身怀绝技——就像写《志存高远的青年是否一定要蜗居北京》一文的东方晓白——但是因为大城市对外来人设置的诸多不平等的门槛,年轻人向上的努力处处遭到打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