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从欧文转型看“实干兴邦”

《正道沧桑》观后感—从欧文转型看“实干兴邦”

摘要:“实干”才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物质财富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百业昌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基本标志。

观《孤岛沉没》篇有感

“实干”才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物质财富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百业昌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基本标志。“天上不会掉馅儿饼”,通过“实干”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增强社会的物质实力,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大道。

这是令人无比感念,同时又心生无限敬意的一幕——

1858年,87岁高龄的欧文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全国科学促进代表大会上讲演。不料刚讲了几句,便支持不住,旋即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于当年11月17日与世长辞。

北京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引起越来越多关注,持续引发人们对许多现实问题的深层思考。第五集《孤岛沉没》秉承前几集风格,以简要线条勾勒历史,展示了罗伯特•欧文为实现理想王国而千金散尽,最终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历程。

观看这一集,有个疑问一直萦绕于怀:在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中,欧文是最不缺乏“实干精神”的一位,为什么最终还是难免失败的宿命呢?

对《孤岛沉没》一集反复回味,结合前几集的观感,笔者对罗伯特•欧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谜团也逐渐随之解开。

作为全欧闻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欧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走出单纯的理论构想,而在行动中对这一构想进行实践性检验。他在美国创建一个新和谐公社,为全世界进入美好的理想社会树起一面旗帜,这该是多大的气魄啊!

遗憾的是,1828年,几乎耗尽欧文全部资产的新和谐公社土崩瓦解,这座仅仅存在了3年的孤岛,在风雨飘摇中沉没了。

然而,让人提气、给人鼓励的是,失败并没有动摇欧文的决心和信心。1829年,这位年近六旬的老翁回到英国,在工人中继续宣传自己的主张,并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从美国新和谐公社实验者到英国工人运动领导者,欧文成功实现了自身转型。这一转型令人振奋。在他逝世后,马克思曾经动情地撰文说:欧文“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游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决。”

他的成功转型和最终失败,促使我们对国人眼下热议的“实干兴邦”有一番更具针对性的理解。

能不能实干,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对理想的忠诚度。英国著名诗人、艺术家威廉•布莱克有句名言:“有欲望而无行动等于把婴儿扼杀在摇篮中。”雄心勃勃的欧文带着4个儿子和一批信徒,登上横跨大西洋的航船,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为了实现这一个梦,他放弃了自己在英国苏格兰中南部一家生活条件好、生产效率高、利润丰厚的模范企业。

当今中国,当实干家不容易,不仅因为“说”远比“干”省事省心,而且因为实干同样意味着更多牺牲和付出。理想作为这种牺牲和付出的价值支撑,需要从内心深处唤起深刻认同,愿意为这个理想去做任何事情,当一个义无反顾的追梦人。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征程中,绝不能笼而统之地倡导实干,而应该结合行业、部门、地域等具体实际,下大力气有效解决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有人不愿实干,有人不会实干,有人不敢实干,有人不能实干,有人不真实干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