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复兴直面挑战 中非携手创造正能量(2)

摘要:第21届非盟峰会本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这是为庆祝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成立50周年召开的一次特别峰会。

值得庆幸的是,非洲政商界对自身问题不乏清醒认识。在近日于南非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提高非洲的“长期竞争力”纷纷献计献策。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等更是着重指出,非洲绝不能一味依赖外援,而要学会运用丰富的资源为自己的经济增长提供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自上个世纪相继独立以来,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历经曲折。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向非洲兜售“华盛顿共识”,要求非洲各国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对非提供援助时也往往附加很多苛刻条件,但实效并不显著。

历史教训已然证明,只有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才能走得长远。可喜的是,非洲各国对此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正在摸索这样的发展道路。

中非合作秉承“互利双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多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彼此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和相互扶持。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争取民族解放、谋求国家振兴的崇高事业中,中非双方始终相互同情、尊重和支持。中非友好这棵“大树”有着坚实的根基。近年来,中非之间平等互利的全方位合作更是举世瞩目,被联合国誉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典范”。

一些长期从事中非关系研究的发达国家的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实证研究,得出了中非关系的精髓是互利双赢的判断。

(图片:塞内加尔等待中国医疗队看病的当地民众。)

美国学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研究中国援非问题近30年,在非洲和中国进行过多次实地调研。早在1983年研究中国援非情况时,她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善者诸事顺》,讲述中国对非援助的双赢结果。

在其2009年出版的《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中,她指出,中国加速进入非洲“是建立在中国几乎从一开始就承诺将会遵循‘互惠互利’原则的45年援助的基础之上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