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公文写作特点的几点思考(2)

学习毛泽东公文写作特点的几点思考(2)

二是篇章干练。这种结构方式,使文章显得支干明确,异常精粹。我国清代的大文豪、诗人郑板桥在谈论文章写作时,形象他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写得必须精粹,不能写得枝叶繁杂,文理不清,要象秋天落叶的树木那样,让人看得清晰明白,要象二月的鲜花敢于标新立异,清心悦目。毛泽东同志采用分条陈述的写作方式,就是标新立异的杰出创造。例如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中,全篇用(一)(二)、(三)(四)为序号写了四个段落。一是阐述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我党击败后,蒋介石采用的暂时的轻微的缓和策略;二是揭露国民党仍固守大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本质;三是号召全党“不要松懈”,一如既往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压迫继续坚持抗议运动。四是要求全党提高警惕,继续打退国民党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这四段文字不枝不蔓,井然有序,使文章篇章显得紧凑干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要点突出。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任何一种事物时,总是善于从繁乱的现象中提炼出若干个问题或要点,然后再对这些问题逐条进行剖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让人信眼的目的,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惊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例如,《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文,全篇只标号写了三个问题。一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原因;二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策略;三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危险和应采取的对策,仅此三点,就把目前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讲得槽清楚楚。这三点也是目前形势和任务中的主要问题。

全局着眼局部落笔

任何一篇公文,在整体内容上只能表述一件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件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这就是所说的一文一事。或一事多角度。在一篇公文中,不能同时说几件互不相千的事情。例如,向上缀写“请,示”.一篇请示里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的几件事。这是公文写作的井同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毛泽东起草的公文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在一篇公文中,如何写好这一件事,或者围绕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同的作者就有许多不同的写法。毛泽东公文的写作特点是,他把某一件事情放在与该事相关的整体范围中去处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陈述某一具体事件,简而言之,就是从全局着眼,在局部落笔。、例如。《征询对待富农策略的意见》这篇通知要求南方和西北地区在土改中,要做到”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具体政策。为了使南方和西北地区的领导同志能够理解这一做法,毛泽东便从全国的形势进行分析,讲述执行这一政策的必要性。通过这些分析,就使人们深刻理解到执行“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十政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一政策关系到全国城乡形势的稳定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又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讲湖南农民运动的情况,但是,他在讲述过程中,是站在全国农民运动的全局去分析湖南农运情况。在这种全局观念的指导下,把湖南农民运动的具体表现写得绘声绘色,维妙维肖。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