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直面“差评”

基层干部要直面“差评”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最新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存在误读误解、污名化基层干部的现象,超过六成基层干部认为社会舆论低估了他们的群体印象,另外,有七成基层干部对“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深感焦虑,他们认为是个别干部的贪腐行为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

基层组织恰似中国行政体制的毛细血管,广大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能,是保障行政体制“微循环”能正常运转。从过去到现在,数量众多的基层干部群体,在密切联系群众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前这种安定团结的改革发展大局,与广大基层干部的奉献和付出密不可分。

不过,当前的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对基层干部的负面评价确实不少。一种较为普遍的声音是,基层干部已成为贪腐多发群体;另一种被反复引述的观点是,中央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基层干部把好经念歪了。这些声音,损害了基层干部的形象,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困扰。

在社会舆论中遭遇“差评”,让一些基层干部有种“很受伤”或“躺着中枪”的无奈感。在他们自己看来,基层干部是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人才洼地”,晋升空间逼仄;同时,基层干部每天的工作都很琐碎,不仅身心疲累,还要被老百姓当成“减压阀”甚至“出气筒”。

两相对比,基层干部群体似乎确实遭到了社会舆论的误解。究其因,误解源于以下两方面:其一,“房叔”“表叔”等个别涉腐涉贪案例,与基层干部的传统形象相去甚远,公众可能会误将个案推及整个基层干部群体;其二,基层干部与百姓打交道时,处理的多是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棘手问题,有些是上级要求但部分群众不一定愿意的事,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会让百姓对基层干部产生不满。

不过,民众与基层干部之间存在明显认知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确实可以“做得更好些”。面对民众的“误解”,基层干部们与其抱怨喊冤或置若罔闻,倒不如将其视为改进工作和促进自身转型的动力,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基层干部们要少一些“高高在上”,多一些“除民难解民忧”的亲和力;要少一些“官场做派”,多一些“公仆意识”,在为民服务中增进互信和理解,减少误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每项工作,都要在上级指令和基层民意之间寻求平衡。因此,要减少民众“误解”,除了基层干部自身的努力,还需在干部考核与培养机制上有所调整,通过建立更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多“对下负责”,同时,也要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