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随着城市不断“长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梯,电梯在带来方便时也伴随着隐忧。电梯惨剧不断重演,“夺命电梯”正成为不少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电梯老旧超龄“服役”隐患重重;维保单位层层转包,低价无序竞争;保养资金难以到位,导致部分电梯维保“走过场”。拒绝电梯夺命惨剧,扎牢电梯安全网,必须从电梯安全的监管、维修等多方位下手,否则“带病”运行的电梯很可能再成安全杀手。
基于电梯事故的多重成因,遏制电梯夺命必须严把三道关。
一是产品质量关。电梯事故的调查结论,往往将诱因归咎于监管环节,比如“超龄服役”、“保养不善”、“检修走过场”等,很少有人对电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比如设计是否合理、制造有无缺陷、零部件是否合格等。以“5・15”事故为例,正在下行的电梯缘何在三楼与二楼之间突然打开,随即关门后又反过来上行,让人们不得不向生产环节追问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二是运行监督关。如果电梯出厂质量合格,电梯安装规范合理,那么事故的责任无疑就在于管理使用。这就需要电梯生产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电梯使用方明确专人负责监管,完善并落实管理、保养、检修等制度,建立与职责挂钩的问责处罚机制。据了解,不少负责电梯维保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使维保流于形式。政府有关部门更要经常对电梯使用者的自律管护情况巡视督导,力促把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高层建筑中,有的电梯已经使用了近20年,这批老化电梯的更新换代也是一道难题。
三是自我保护关。在尽可能减少机械故障的同时,乘坐者的个人保护意识不可或缺。“小心无大差”可以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要加强对公民正确使用电梯的常识性教育,教给人们正确应对电梯故障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方法;管理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乘坐电梯须知的警示标志,消费者要自觉遵守规则,力避因自己的行为不当引发电梯故障和人身意外。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