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完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急剧膨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比例已占全校教师的50%。高校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但他们同样也有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急剧膨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比例已占全校教师的50%。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80%的教学任务,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能够提高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的普适性与科学性,也更有利于寻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引导他们及早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际的正确模式和路径。

2012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八点意见。但目前从政府到高校,还普遍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的明确意识,更没有形成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尚需进一步规范。要想把科学、全面评价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和学习要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保障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构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制度,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高校组织发展相协同的制度,构建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完善评价、考核等配套制度,使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法可依。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提升,指政府、学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励、惩罚等日常手段促使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的过程,体现为数量指标;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指政府或学校设计相应的制度引导教师个体在专业观念、态度、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形成自觉追求或自我实现的愿望,实现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它体现为质量指标。

高校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但他们同样也有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财力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扶持政策方面更倾向于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优秀教师。而处于事业起步的青年教师缺乏业绩的累积,同时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缺乏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是一种手艺而是一种职业。高校青年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应该用职业与个性的培养取代学科和教育学的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能力标准不能仅局限于科研学术水平,还要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备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备良好的师德,系统、完备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有的实践技能,因而我国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对师资建设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制定高校教师能力标准,就高校教师应掌握的从事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等设立专业标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为教学专业提供质量保证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但同时也要避免部属高校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与地方性高校教师一刀切。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谋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政府、学校的职业培训规划和要求只能是外部性要求,要想取得实效,青年教师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努力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长短期发展规划,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训练,避免学非所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克服功利化思想。

实践证明,在我国高校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制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与办学定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思路,兼容并取,因校制宜,把保障教育质量作为根本原则,不断拓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的内涵,打造特色品牌,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的品质与竞争力,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