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鼓与呼——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鼓与呼——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记者:去年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请介绍一年来的履职情况以及今年两会期间将围绕哪些方面建言献策?

张颐武:再度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履职为民是党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根本要求,政协委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去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互联网公益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提案,聚焦互联网公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加强对互联网公益平台的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大平台的龙头作用,推进行业透明机制建设,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进入互联网公益行业。

去年我还有幸参加了全国政协举办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围绕如何发挥民间外交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发言,提出了有效发挥民间外交作用,深化中外民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建议。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全国政协关于公共文化的调研活动等。今年我将继续就网络平台健康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提出提案,为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记者: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教师,您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应如何担当作为?

张颐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自己要先受教育。只有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把道理学理哲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记者:作为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您认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张颐武: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

首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无论是文化事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是文化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的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都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或“有什么给什么”,而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其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内容与服务创新。无论是文化设施还是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只有在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认可。衡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内容质量,不能仅仅用数据流量、产业规模等指标考量,也不能陷入唯上座率、唯收视率、唯点击率等误区,而是要看其是否能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推出一批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扛鼎之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记者: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您对坚定文化自信,讲述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展示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有哪些思考与建议?

张颐武: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建设好、展示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在这里,我想着重围绕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仅有助于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力,揭示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奥秘,而且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提炼过程中,要对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展现、深入阐发,尤其是要厘清那些具有关键性意义、足以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此外,还要特别重视深入挖掘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国传统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它们都有永不褪色的价值。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基础上,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有效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动人、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我们要善于“讲”故事,从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中、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从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中挖掘生动素材,在真实可感的故事里讲述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述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我们要讲“好”故事,精心构建对外传播体系,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针对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需求的多样、传播语境的不同,要创新对外传播话语方式,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让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有“国际范”,又有“中国味”。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