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需寻求最大公约数

大国关系需寻求最大公约数

大国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明显加深,人类社会在更高层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大国身份日趋多元化,传统大国的国际影响力相对下降。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和处理全球性问题,需要更多国家共同参与,尤其是大国携手合作和共同行动。各国在管控全球经济危机、塑造国际金融秩序、开发新能源、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与全球秩序和稳定等诸多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这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动力。合作共赢成为大国之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大国复杂而深刻地融入国际体系,利益相互交织,联盟和制衡关系已经不能反映当今大国互动的全貌。新兴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同世界各国全面深入地开展互利合作发展自己,与传统大国一道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贡献者。新兴大国之间以及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根本性利益冲突不断减少,合作空间日益拓展。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大国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会,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利共赢,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给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人类社会不愿再次经历、也无力承受大国的严重冲突或剧烈对抗。近代以来,大国关系从二战之前霸权国和崛起国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关系,过渡到冷战时期以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结盟与对抗关系,发展到今天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这深刻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相关国家相互认知和定位的变化与调整。这是一项无先例可循也缺乏经验可鉴的开创性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基于战争冲突的“权力政治”向基于制度机制的“规则政治”的转变,在于各国在相互磨合和博弈过程中能否共同遵守在国际社会初步达成共识的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所有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都应得到尊重。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强调:“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应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自己,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而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强加于人,更不能以各种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坚持公正平等、互利共赢。等级关系、依附关系和主从关系是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遗物,新型大国关系是平等关系。各个国家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都应恪守“平等、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各个国家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公平正义,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任何国家都不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修改规则,或实行双重标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