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中国“新四化”之路怎么走(2)

常修泽:中国“新四化”之路怎么走(2)

那么,城镇化本身的诉求是什么?

1979年全国城镇化率为19%,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但是这个口径是按城镇常住人口(半年以上)来统计的,如果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5%(户籍人口)。远低于52%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在《人本体制论》中指出,城镇化最深刻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是不是享受了城市的文明?是不是融入了城市?是不是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城市提供的各种福利?孩子能不能跟城里孩子一样上公办的小学、初中?能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到医院用医保就医?

下一步应该研究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的进程。若按照每年1-1.5个百分点来测算,将农民工真正变成市民,在十年内争取达到45%-50%左右,20年争取到60%-65%左右。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大约需要20年。

优化与提升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经济参考报》:要实现“新四化”中提到的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二者未来发展道路如何走下去,发展重点应放在哪些领域?

常修泽:我认为,农业要升级实现现代化;工业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密切联系,虽然不包括在新“四化”之中,仍然是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

从1978年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增加值占国内G D P的30%甚至更多,2011年和2012年农业增加值比重在10.1%。可见,我国农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在加快。虽然农业比重小了,但是农业版块增加值的绝对值大大地增加。上世纪80年代初期,G D P总量是3000多亿,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是30%,大概是1000多亿;2012年我国G D P总量是51.9万亿,农业增加值比重是10%,大概5万多亿。农业自身的体量在增大,但是因为蛋糕做大的缘故,其比重就缩小。这几十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到50%之间,第三产业是发展最明显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基本态势。未来农业要升级,实现现代化,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从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可以看出,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就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出台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当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以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

我认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服务业。从国家来说,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也是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为44.6%,我估计未来几年,每年至少要增加0.8个百分点,甚至要增加1个百分点,五年后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将达到49%,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将名列头牌。用不了十年时间,服务业的比重要超过50%。服务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

服务业主要发展什么?我曾在2010年、2011年这两年参与了国家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研究。2011年9月,李克强同志约几位专家到中南海座谈,主要讨论服务业发展规划怎么做,怎么发展。经过研究讨论,最后提议双线推进,一条线是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另一条是发展生活型服务业。

生产型服务业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第一个是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等。我国国有金融业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工、农、中、建、交等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国金融的命脉。前年,这几大行净利润达到1万多亿。不过,他们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款的利差,一旦利率实现市场化,利差必定缩小。

我认为,开放民间金融,允许私人办银行的势头是阻挡不住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培育草根性的金融组织,需要允许私人银行进入。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