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生产型服务业还包括现代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设计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等。
第二个类型就是生活型服务业,也包括八个方面。主要有商贸服务、旅游业、居民服务、文化服务业、体育健身表演等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尤其要注意健康服务业。在美国,包括健康保险、生命保险在内的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而中国的健康产业产值比重才达到5%左右,跟美国相比相差甚远。老百姓在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以后,下一步的追求肯定是健康。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问题提上日程。这种需求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信息化将带来巨大社会变革
《经济参考报》:人们对“新四化”中的其它三化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信息化的概念好像仍不是十分清晰,那么,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常修泽:过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几方面红利,其中最大的红利就是廉价劳动力红利,也叫人口红利。由于劳动力众多而且便宜,中国经济获得了大量红利。未来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更多的将依靠技术和改革。
1997年,我到哈佛大学去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第一次系统性地听到“信息革命”这个理论。在哈佛,我读到布鲁克斯的一篇文章。他说微处理机是自2000年前出现阿拉伯数字以后最重要的进步。他有一句俏皮话“鼠标是自有老鼠以来最重要的发明”。可见计算机的发明是多么重要。
眼下人类正在经历,或者正在孕育着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标志。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以蒸汽带动机器,随后就有了火车和轮船,人类自此进入工业革命。后来电的出现,包括1945年计算机的出现,将人类带入第二次产业革命。眼下我们正在面临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是信息和智能,智能时代即将到来。这次的革命与过去是不一样的,这次是3 .0版,中国经济需要升级了,由2.0版升到3.0版。
由美国学者维克托和肯尼斯合著的《大数据时代》。这个大数据其实就是海量的信息。那么海量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挖掘这些信息。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就是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都或先或后发生变革。这不是一般的变革,是大变革,是当今人们文明的最新潮流。
我最近主笔的一本书《创新立国战略》,主要思想就是针对这场重大的变革。既然人类出现这么一场新的变革,中国应该怎样面对和利用?中国的立国战略需要调整。我们不应该再走加工立国战略,做西方国家的加工基地,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走创新立国的道路。
怎么创新?主要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建立创新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企业都需要考虑怎么样创新。
关键要建立保障创新的四个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第二是发展创新型教育。第三是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型社会需要保护创造者的知识产权。科研人员辛辛苦苦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如果剽窃者只花点滴时间就给剽窃过去,谁还愿意去进行创造和发明,搞研发?所以,我们在鼓励创造的同时,还需通过制度的设计保护知识产权。第四是对相关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如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