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新兴产业部门的“泡沫化”及产能过剩,就根本上而言,必须着眼于市场,培育和增强新兴产业自身的生命力。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健全新兴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主要体现为纠正和扭转新兴产业的价格信号机制,将产业扶持的重点从干预性补贴转变为创造有利于竞争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有必要通过市场监管来促进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间的良性互动,使两者真正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其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资本市场,消除其中的泡沫空间,更好地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间的关系。
为何新兴产业也会“产能过剩”(2)
- 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具创新性2019-11-15
- 高质量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路径2019-02-14
- 一图读懂进博会的重要性和创新性2018-11-12
-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2018-07-18
- 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8-04-26
- 李克强为何特意察看这座煤矿封井标志碑?2017-09-04
- 加快发展重点产业会否带来新的过剩? 2017-08-14
- “两个变化”传递经济新信号2017-07-27
- 魏建周:养成创新习惯2017-06-26
- 习近平总书记新闻思想的系统性、创新性与时代性2017-06-09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 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精选视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理论看点:“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伪命题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分钟看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胜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