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新兴产业部门的“泡沫化”及产能过剩,就根本上而言,必须着眼于市场,培育和增强新兴产业自身的生命力。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健全新兴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主要体现为纠正和扭转新兴产业的价格信号机制,将产业扶持的重点从干预性补贴转变为创造有利于竞争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有必要通过市场监管来促进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间的良性互动,使两者真正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其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资本市场,消除其中的泡沫空间,更好地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间的关系。
为何新兴产业也会“产能过剩”(2)
-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创新性探索2025-04-01
- “产能过剩论”实为贸易保护老调重弹2024-04-28
- 习言道|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2024-04-09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2024-03-14
- 瞭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创新性2024-02-27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11-27
-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2023-09-25
- 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关系2023-09-07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漫“话”新征程·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④2023-08-31
- 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2023-08-22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生日快乐,青春中国
- 【廿四节气·寒露】秋意浓,露凝霜,养生正当时
- “电影+” 加出消费新动能
- 中秋承古韵 明月映团圆
- 国庆中秋喜相连 风清气正共欢庆
- 韩文科:面向“十五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杨英杰: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与世界意义
- 刘颖:“大安全”理念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党员课堂】左鹏: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十一”假期|京津冀文旅服务“一盘棋”
精选视频
【中华文明】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
中华文明丨从“最初的中国”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
划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核心任务大拆解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