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才是最炫民族风

勤俭节约才是最炫民族风

摘要:勤俭节约的说法,对中国人来讲绝不陌生,在华夏文明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关于俭德的教化,在朝在野,在官在民,都不曾绝于耳畔。唯有颠扑不破的传统美德,才应为当下所传唱、所神会、所身体力行的最炫民族风。

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批示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行动,树文明简朴新风已见成效。如何将勤俭节约内化为我们心底的信念,变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需要全社会继续努力,完善相关制度约束,避免铺张浪费。也需要持久的倡导和呼吁,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在此,本版今起特推出“树文明简朴新风”系列评论,与大家共同思考这一时代课题。

勤俭节约的说法,对中国人来讲绝不陌生,在华夏文明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关于俭德的教化,在朝在野,在官在民,都不曾绝于耳畔。“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诗学贤者如此劝谏君王;“起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水推沙”、“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长辈父兄如斯告诫家人;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会耳濡目染地朗朗念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一念,在这个历经了苦难与辉煌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深厚的民族根基。所以,说勤俭的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但道理人人都懂,却往往知易行难。

有人或许觉得,这样大规模地呼吁,有些小题大做:曾经我们中国“一穷二白”,确实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今GDP都位居世界第二,干吗还那么小家子气。其实,谈及资源,中国目前绝对不在世界“富人区”。

首先,是众所周知的“人均”问题: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中国目前人均GDP在全球排106位,绝对不算靠前。其次,就是未富先奢之风盛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贫富分化,在中国体现为,一部分贫困线以下的人依靠国家救助勉强度日,而另一部分暴富的人在买全球28%的奢侈品,甚至宣扬着“金钱至上”的扭曲观念,而导致浪费无处不在,食求珍馐,穿求名牌,住要奢华,行要排场,豪华盛宴似乎永不谢幕,庆典盛会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土地资源、行政资源、公款消费的无端耗费,简直是见怪不怪。若放任社会天平失衡,后果你懂的,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受到伤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当下重提勤俭节约,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十分必要。重拾勤俭,重温那些朴素的记忆,犹如一针清醒剂,有助于我们认清方向,借传统美德的清风,呼唤正常健康生活理念的回归,让我们的步履更加坚实有力。

诚如一首“最炫民族风”,中华民族真的有很多很“炫”的民族珍宝,比如俭以养德,静以修身,比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比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朴实的话语,历经沧桑变迁,不断验证发展,警示后人。秦隋骄奢而亡衰,汉唐励精而图治,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唯有颠扑不破的传统美德,才应为当下所传唱、所神会、所身体力行的最炫民族风。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