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人均健康寿命”,这里的“健康”是指身体机能大体正常,这决定了生命的质量。据统计,中国人均健康年龄为62.5岁,相对于人均寿命73岁,也就是说,每个人要忍受10年病痛的折磨。
人均寿命是随着“现代化”而稳步提高的,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随着科技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全球平均寿命一直有增加的趋势。根据《大英百科全书》公布的数据,新石器时代人类平均寿命仅为20岁,古典时期(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增加到28岁;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20世纪早期为30至45岁,目前是79.01岁。
平均寿命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中国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1.40岁。2009年,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3.05岁,其中男性为71.3岁,女性是74.8岁;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产前检查覆盖率、安全饮用水的普及性等重要指标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考虑到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特点和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平均寿命与经济关系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过去100多年中平均寿命的变化。20世纪是人类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在这100年中人类将载人飞船送上了天,网络、现代交通工具,第一次让各大洲的便捷联系成为可能,天花等多种恐怖的传染病绝迹。
寿命与经济发展不完全成正比
美国本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未受战火摧残,人口平均寿命和经济一起“平步青云”。美国《老年人口统计学与经济学》杂志曾在2006年给出了20世纪美国平均寿命的变化曲线: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7.5岁,1930年时达到60岁,1960年时达到70岁,1990年突破75岁,2000年是77.5岁,比1900年增长了63.2%。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达78.2岁。有分析表明,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
平均寿命反映出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寿命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医疗条件和饮食被公认为是影响寿命的主因。通过美国平均寿命历年来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诸多问题。过去20年里,美国平均寿命在全球的排名大幅下降,2009年美国平均寿命在8大工业国中排倒数第二,与全球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明显不一致。英国《卫报》分析称,美国医保费用高昂,医保覆盖面不够大,以及高热量、偏爱肉食的不良饮食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
虽然寿命增加与经济发展不完全成正比,但增速如此缓慢不太正常
上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腾飞”之时,这20年,日本人均寿命从67岁增加到76岁。
这20年,也是韩国经济起飞之时,韩国人均寿命从54岁增加到66岁,再经过20年后达到76岁。
反观中国,1960—1970的10年间,人均寿命从36岁增长到62岁,并于1975年达到65岁,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应有的水平。但是此后直到1990年,人均寿命仅增加到68岁,再过了近20年,才达到73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奇迹”,经济的增长不亚于当年日韩,但并没有像他们一样促进人均寿命快速增加,个中原因不得不察。
影响寿命的一些因素
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
在人类历史上,对寿命影响最大的三大杀手是战乱、饥荒和疾病。在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里,可以排除战乱因素,只要有基本的人道精神,也不会食不果腹,剩下的就只有疾病了。
随着药物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只要是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的国民,都不会因为非重大疾病而去世。
以古巴为例,它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岂止是云泥之别,但是人均寿命居然略高于美国,这应该与其公费医疗制度有关。
而在中国人的死因中,80%属于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迫切要求进行有效防控。2007年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3》披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慢性病人数为1.6亿人,相当于每10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绿皮书同时披露,城乡居民平均一次住院费用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总收入,换言之,住一次医院就要花掉一年的收入。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居民利用门诊与住院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