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好“旧事”促和谐

理好“旧事”促和谐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贵溪市不躲不避、直面矛盾、理好“旧事”,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征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日益凸显,给一些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些问题,贵溪市不躲不避、直面矛盾、理好“旧事”,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一是广泛动员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贵溪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找准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建立干部下访、主动接访和重点约访“三访联动”工作机制,连续多年开展“民情家访”、干群“互识互熟”、“千名干部下基层”、政法干警大走访爱民实践等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广开言路,定期约见群众代表听取诉求,定期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在市属新闻媒体开通热线电话,在政府网站开设书记、市长信箱及市委民生通道热线、市长热线,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民意,通过多种途径排查和掌握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解题”机制,确保重点突出、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定责任,对掌握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甄别,建立台账,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全市性、一般性等不同级别的难题,按照轻、重、缓、急一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入手,对具备解决条件的及时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首先做好对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然后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一步一步地予以解决;对影响大、牵涉面广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一个遗留问题、一个解决方案、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解决期限”的工作思路,建立领导领题责任制,形成“领题、化解、善后”一条龙机制,直到问题完全得到化解。定奖惩,出台《关于科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关于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的实施意见》,把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中成效突出的干部进行提拔重用,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不力的单位和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

三是形成合力解难题。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依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强化调度,高位推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调度,坚持“一周一调度、十天一问效、一月一排位”,对难度大、进展慢的历史遗留问题实行四套班子月例会“会诊把脉”;合力推进,坚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强化保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向民生。同时,不断优化政务环境,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以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违规违法现象;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等活动,重点整治乡镇干部“走读”、机关干部“庸懒散”等作风问题;切实整治施工环境、市场环境,重拳打击欺行霸市行为,防止产生新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四是加快发展促和谐。坚持发展为先,加快发展不动摇、不分神、不懈怠,通过加快发展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其一,扫除一批阻碍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比如,通过积极协调,将各乡镇引进的工业企业集中到市工业园区,配套出台“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从而做到既发展乡镇经济,又保护自然环境、节省土地资源,探索了一条“把金山银山垒在园区,把绿水青山留在家乡”的科学发展之路。其二,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比如,组织近千名干部深入全市农村开展“民情家访”活动,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以“理民情、解民忧、顺民心、树新风”为主题,通过发放联系卡、上门家访、主动约访等形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三,出台一批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和政策,形成长效机制。比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乡镇、企业、重点项目、社区、新农村建设点、水库的“六挂点”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其四,培养和锻炼一批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在一次次协商、对话和对一个个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了作风,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中共贵溪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