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的淘金客认为,他们采取最原始的“淘沙”方式采金,除“搅浑”河水之外,并不污染环境。英国、美国、南非等大型矿业公司使用化学药品的行为才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加纳政府的打击行为是由于中央政府没有从这些小矿开采者中得到税收。
思考二:如何解决海外中国民间投资存在的硬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投资者走向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这部分人的共性大多为,人员素质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小本经营,游走在合法商业活动的边缘,不与当地政府、商业机构及我驻外使领馆联系。这部分投资者只顾利益不注重形象的做法给中国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类似加纳淘金事件不仅在非洲,在欧洲、拉美、俄罗斯等地也有过类似报道。
无论如何,民间投资业也属中外贸易经贸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发展壮大的趋势,相关问题也应引起关注,通过合理方式加以正确管理并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首先,中国公民在涉外经商活动中,必须增加对当地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加纳淘金者大都以为,只要向当地部族势力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取得采金权,却忽视了当地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赴外经商人员的引导及教育,告知如何在海外遵纪守法的从事商业活动。民间投资者也应该与驻在国的使领馆及时沟通,了解最新动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