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民国古建筑,折射传统文化之殇

强拆民国古建筑,折射传统文化之殇

摘要: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金陵台、妙高台民国建筑未能在“缓拆令”下幸存。近年来,擅自改建、整饬、位移、拆迁文物建筑等现象屡屡爆出,这背后往往充斥着傲慢的权力意志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金陵台、妙高台民国建筑未能在“缓拆令”下幸存。6月10日深夜11时到次日清晨,金陵台2号、4号与妙高台1号、3号的残留部分和尚完好的诗书路69号、69号之一被钩机野蛮拆毁,如今只剩一片废墟。(《新快报》6月13日)

金陵台、妙高台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建筑,在广州非常罕见,且历史、艺术价值极高,被认为是“熊猫级”的建筑,曾是粤剧名家“万能泰斗”薛觉先先生的居住地。但从其发现过程来看,似乎就注定得不到保护的悲剧,因为相关部门完全没有保护的意图,反而是靠民间人士才让其受到关注。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我们真正保护了多少民族的文化?有1500年历史的陕西韩城古城被拆迁,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山东省临朐县明朝建筑“三官庙财神殿”和“陈氏故居”被强拆……一栋栋写满了历史的古建筑轰然倒下,折射出传统文化在急功近利的政绩下之殇。

近年来,擅自改建、整饬、位移、拆迁文物建筑等现象屡屡爆出,这背后往往充斥着傲慢的权力意志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一些官员只要看得见的政绩,只要实打实的利益,眼睛盯着的是“地块置换”,心里打着的是 “土地财政”的算盘。在政绩冲动下,一切都可以抛之脑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髓也不例外。

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每一处文物,都氤氲着历史的现场,见证和记录着历史,它的价值在于它与当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扫荡他们,就是撕裂一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在,是抹杀人们的记忆与思绪。当推土机无情碾过名人故居、历史文物,留给后人的将是一座“面目皆非”的城市,城市的文脉和肌理如何传承?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祖先留下的故旧就是直接的影像。“赤裸裸”的拆掉,后人的文化传承将在这里缺失,真是即可悲又可叹。借用文物界罗文哲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现在留下来的东西太少了,再不保护就没机会,没时间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