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思变造“黑马”
在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的8年时间里,伊朗在外交上,特别是在核政策上采取了“不妥协、不投降”的强硬立场,导致其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恶化。其后果是,美、英、法、德等国联手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
西方制裁的后果从2011年年底开始显现: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下降,与外国银行的金融往来被完全切断,本币里亚尔急剧贬值,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失业率高企不下,民众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面对伊朗现状,鲁哈尼打出“变革”大旗吸引选民。他承诺自己当选总统后将致力于挽救伊朗经济,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强调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合作和纠正自身错误”解决自身问题;在外交上,他主张与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互动”,通过谈判解决与西方的分歧,以缓解西方制裁对伊朗经济造成的压力。
(图片:6月15日,支持者庆祝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李国富说,鲁哈尼出人意料地获得较高得票率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投票前夕,鲁哈尼成为唯一代表改革派和务实派的候选人,这样他的选票比较集中。而保守派拥有多达5名候选人,造成选票分散;第二,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8年来,伊朗经济状况不佳,对外关系紧张,人民需要变革。
“鲁哈尼获胜,并不完全代表老百姓支持他的政策,更多的是为艾哈迈迪-内贾德及其采取的强硬立场投下反对票,”他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也认为,在6名候选人中,鲁哈尼的内外政策最为温和,最能被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接受,在这两类人群中拥有巨大影响力。
华黎明说,这次选举,由于鲁哈尼的参选,投票率高于以往任何一次选举。这帮助鲁哈尼提高了自己的得票率。高投票率表明,伊朗民众渴望改革,盼望目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得到改善。
李国富分析,鲁哈尼上台后,在内政和外交上,将采取不同于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政策。“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伊核问题和对伊关系上都陷入僵局。鲁哈尼当选,伊朗与美国将进入一个重新评估和确立双方政策的机遇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