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面临新角色的巨大压力时,他接到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妈妈,等把情况摸熟了,就回来。”“妈妈,等工作上轨道了,就回来。”……他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年春节。
家事顾不上,村里的事将他的心填得满满的。“我一直在想,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他说。修复村部、修筑村道、开发冷泉等,一共15件事,列入他为鲜水村制订的3年发展规划。
“村里有了自来水,大家再也不用走十几分钟的路去挑水了。”“两公里长的环村水泥路修好后,村里的盲人黄炳通下雨天也敢拄杖自己走到小卖部了。”
3年里,李彬把鲜水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与村民交朋友,唠家常、下地与村民一起扛锄头、种烟、种菜。逢年过节,村民们总会邀请李彬到家里喝两盅,一起过节,把李彬当成自家人。3年来,李彬能用地道的方言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
说起李彬的好,村民们如数家珍。他见义勇为,救人垫钱送医后悄然离去;他冲进火场,救出几十头耕牛,自己被火烧伤;他跳进深水中拉住渔网,防止鱼苗被洪水冲走。
村民邹立和经济困难,在李彬的帮扶下,一年靠种果树和养牛有6万多元的收入。村民黄仁林患白内障多年,家里穷一直无法做手术,李彬得知后,二话不说资助他600元,硬催着黄仁林把手术做了。
在李彬的带领下,鲜水村这个公共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省级扶贫重点村,一跃成为清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成为“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游”的乡村。2007年至2010年的3年间,鲜水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850元猛增到6100元,去年又突破8000元。
他与村民心连心
2010年春节后,村里人发现李彬明显消瘦,劝他回家检查身体。李彬因村里的事,都错过了。6月,李彬被同事强行带回福州,检查结果是“慢性肾衰竭、双肾严重萎缩,必须血透、换肾”。
李彬病重的消息在鲜水村传开了。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村部要为李彬捐款:93岁的王春凤老人颤巍巍地来了,盲人黄炳通摸索着来了;有的提着一只鸡,有的捧来一篮子鸡蛋……70多岁的罗清妹老人一次又一次来到乡政府,要求把自己的肾捐给李彬。
李彬说,你为老百姓想,他们就把你当亲人。我在鲜水村做的,是职责所在,可村民却把我的点滴工作记在心里。
2010年来,李彬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李彬把鲜水村装在心里,鲜水村民也把他放在心坎。如今,在鲜水村村头竖着一块由村民们自发立的石碑,碑文上写着:“李彬在任三年间,建设新农村,硬化环村路,安装自来水……饮水思源,特立此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