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2)

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2)

核心提示: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党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探索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努力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要贯彻执行维护群众利益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既要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又要处理好具体利益之间以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通过贯彻执行科学民主的利益整合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贯彻执行群众民主参与制度。首先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党群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类新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和深化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增强新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加强完善咨询、智囊组织的民主参政机制,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党群沟通,完善各类咨询、智囊组织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在推动和改进党群关系上的积极作用。

探索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要创新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的群众工作方法。造成目前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处于“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转变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党的群众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不能适应群众思想多元化、宣传手段多样化的需要,群众工作方法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重点要求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实现从党组织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到党组织自上而下与群众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群众被动地参与政治到主动地参与政治;从过多地依靠单位组织的集中方式到主要面向社会的分散方式;从单一、简单、平面的个别推进到多样、复杂、立体的整体拓展。

二要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世纪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成为人们交往、联系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政党扩大舆论宣传的重要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党努力适应媒体社会,主动学习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务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建立政党网站和领导干部个人博客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MSN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运用新媒体掌握民情、引导民意、解决民生问题,提升领导干部善待、善用、善管新兴媒体的能力;通过政党网站在网页上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时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适时组织党的高级领导人同群众进行网络对话,以网络问政拉近党的领导人同群众之间的沟通距离。

三要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大量的群众工作是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群众的实践中完成的。能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党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比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党群沟通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亲民技能和树立亲民形象,适当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气质和领导魅力,形成党与群众两个行为体彼此信任和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党做群众工作的话语体系,使党的话语体系与各种类型的群众话语体系相对接,防止和避免党群沟通中出现“聋子的对话”局面,增进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识和理解;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群众工作的场合、对象、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