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2)

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2)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二室主任)

带领中国赶上时代潮流的引路人

■谢春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社会基本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在取得这些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四个风险”和“四个考验”,但人民仍然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就在于她正确把握基本国情和时代主流,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人民大踏步地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观念。比如,过去曾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公有制,而今天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过去曾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计划经济,而1992年以来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曾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按劳分配,而现在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过去曾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农业集体经济,而上世纪80年代初就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以及根本的政治立场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中国国情和新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跟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就是因为这些不同,才可能改革开放,才可能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大力推进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这是从改革的深刻程度、从改革的巨大影响的角度来讲的。仅仅以两项重要的改革为例,足可以看出改革对当代中国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其一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之前,中国农民是很苦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讲了这样的数字,1978年全国还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这在当年约10亿人口中整整占了1/4比例,而且贫困的含义就是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公社大锅饭体制,大家出工不出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温饱问题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现在中国人不光吃饱了,而且吃得越来越好,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优越性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得到很好的体现。但经济规模大了以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指望国家计委把经济计划得完全符合比例,事实上不可能,当年很多生活用品严重短缺,要靠票、靠证来领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所以很短时间内我们发展了生产力,告别了短缺,告别了粮票、布票等。30多年来,中国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古老中华进一步强筋健骨,焕发出令西方世界不可思议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进行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与改革相伴随,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深。现在想一想,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外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带来了外国的资源能源,带来了外国的市场,带来了外国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在开放进程中,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探索出一条不发达国家赶上世界前进脚步、实现自身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秋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阐述了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团结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体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深情阐述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中国梦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口,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刚刚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系统地论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在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劳模和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工人阶级、广大青年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期间和国际讲坛上,也向世界介绍中国梦,指出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是相通的,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一石激起千层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

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正因为如此,实现民族复兴才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救亡图存到振兴中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是对我们共同坚守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的呼应,国家的强劲发展态势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激动人心、振奋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党的十八大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把“两个100年”的目标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强调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道路决定命运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