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如黄钟大吕,再次叩响历史的回音壁,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迸发出磅礴力量。文章深刻指出,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跨越一切艰难险阻、驶向民族复兴光辉彼岸的强大动力。对广大组工干部和全体党员干部而言,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行动号令。我们当深挖这座“精神富矿”,从中汲取穿越风雨的智慧、砥砺前行的勇气,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新局的实践伟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以“理想信念”筑牢复兴之基。抗战烽火中,是什么支撑着先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赤胆忠心,是“抗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钢铁信念。这“精神之钙”铸就了民族脊梁。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风险挑战依然层出不穷,“雪山”“草地”横亘前方,“娄山关”“腊子口”有待攻克。组工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首抓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融入血脉、见诸行动,确保复兴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踏平坎坷成大道”,以“斗争精神”开辟复兴之路。伟大抗战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从“地道战”“地雷战”的无穷智慧,到“持久战”的战略定力,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的英勇与坚韧。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深化改革要啃“硬骨头”,推动发展要闯“急流险滩”,维护稳定要应对“黑天鹅”“灰犀牛”,无不呼唤顽强的斗争精神。组织部门承担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的重任,必须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为那些“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闯将”“干将”搭建舞台;要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激励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踏平坎坷”的豪情和“成大道”的智慧,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长风破浪会有时”,以“团结奋斗”汇聚复兴之力。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成就未来。今天,我们迈向复兴的征程,依然是“亿万人同心,则得亿万人之力”的伟大事业。组织工作要牢牢把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责,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要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合力,共同推动中华号巨轮驶向光辉彼岸。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绝非简单的历史回望,而是为了新的出发。它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组工干部尤当率先垂范,将这份精神遗产转化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干担当,以组织工作的提质增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最坚强的组织保证。让我们高擎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以“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团结姿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豪情,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吴允亮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