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文明行为立“规矩”

给不文明行为立“规矩”

摘要:中国有句俗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衡量和约束个人行为的准绳,凡事只有立下了“规矩”,言行举止才能合乎规范,不出格、不越轨。时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硬闯红灯……种种不文明行为,几乎成为所有城市的“顽症”。

中国有句俗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章法、守则。否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矩”上升到国家高度,就是制度与法律;“规矩”体现在集体层面,就是规章与纪律。作为衡量和约束个人行为的准绳,凡事只有立下了“规矩”,言行举止才能合乎规范,不出格、不越轨。

时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硬闯红灯……种种不文明行为,几乎成为所有城市的“顽症”。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留言,更是令国人“无地自容”。这些不文明行为,何以屡屡发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缺少“规矩”,没有相应的约束,没有必要的惩处。

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如何养成?从现阶段来看,不外乎道德的教化,环境的熏染,以及有意识的训练。这些方式能不能奏效,最关键的因素,仍在于严格自律、慎独从事。但是,对芸芸众生而言,单靠自律与慎独,恐怕很难保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每个人都能准确踩在文明的鼓点上。

长期以来,针对不文明行为,往往只有道德的谴责。这种手段,常常淹没于多如牛毛的不文明现象,收效颇微。甚至有人面对公众的唾弃,依然摆出一副“我怕谁”的嘴脸——我随地吐痰了、我乱扔垃圾了、我硬闯红灯了、我“到此一游”了……谁又能奈我何?

实践证明,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就谈不上自我约束。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到此一游”的重灾区,其中不少涂鸦为外国人所留。这则新闻让很多人纳闷:彬彬有礼的外国游客,为何也会有此劣迹?原因很简单,没有强力的“规矩”束缚,很多人都可能肆意妄为。

因此,文明举止不能完全取决于各人的“修行”。良好行为的养成,需要内在的自律,更需要外在的约束。治理不文明行为,除了道德教化、舆论谴责,关键是要让每个人有所敬畏、有所顾忌。换言之,必须树起文明的“红线”,一旦有人越界,就要受到惩罚、付出代价。

也许有人会问:给“文明”订立“规矩”,是不是上纲上线?会不会小题大做?诚然,针对林林总总的不文明行为,一一进行规范,确实费神费力,具体执行起来,更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错”,往往关乎“要节”,倘若不加防范,必然积成“大恶”。

著名的“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将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同样,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会引来一群人乱涂乱画;一个地方本来很干净,一旦有人乱扔垃圾,很快就会有人效仿。可见,一次不文明行为,貌似只是轻微的“过错”,但它很可能引发“破窗效应”,从而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久而久之,势必造成社会道德的滑坡,带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无“规”不成圆,无“矩”难成方。只有立下“规矩”,才能保证文明的“方圆”;只有遵守“规矩”,才能促进道德的“自律”。如此,方可奏响整个社会的文明之曲。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