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惩戒”对官员有多大震慑力?

“失信惩戒”对官员有多大震慑力?

《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中规定,只要在江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个人,他的失信信息都将被录入个人信用库。拖欠公用事业缴费、交通违法、实施家庭暴力及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行贿受贿、制假售假等等行为都属于失信行为。(7月6日《 扬子晚报》)

“失信惩戒”有多大威力?只要欠缴水电费超半年,就失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可见惩罚之严厉。打造诚信社会,公务员应该作出表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失信惩戒”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的诚信度,使社会越来越诚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前几天,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池某的几名同学说,“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再不提升社会信任度,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应该说,“失信惩戒”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如,拖欠2个月不缴水电费属于一般失信行为,将被诚信约谈;若欠缴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则属于较严重失信行为。诚然,有些人不缴水电费有客观原因,比如在外地工作或是出国了,或是生病了等等。但毕竟还有一个“诚信约谈”的程序,通过约谈,说明情况,自然能够消除可能的“误会”。如果不是故意拖欠,自然不会被列入“黑名单”。“失信惩戒”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公务员、教师等18类职业人员重点管理,若有失信行为,这些职业人员还将面临被撤销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业资格,禁止重新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业资格,取消参加各项评比的资格等惩戒;其二,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将进“黑名单”,这将能够保证农民工能够如期拿到工资,这是最为重要的。毫无疑问,如果“失信惩戒”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必将重新唤回诚信。

“失信惩戒”的作用可以预估,但却不能只对报考公务员者惩戒,更要对官员进行惩戒。据报道,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已经屡见不鲜。今年4月份,河南漯河市为了平息百姓对水污染的质疑,政府紧急购买上游燕山水库将近500万立方米优质水引流如室,澧水在一夜之间就变清了;去年年初,陕西省山阳县一个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上演了一出荒唐闹剧,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村干部竟然私下雇佣村民在没经过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却没有播种,这一“面子工程”引起了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此外,还有种“无根树”、“涂漆绿山”等等,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许多官员是不诚信的,这些官员最该被“开除”,如果“规定”中再加上官员不诚信被开除,那必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