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提升群众工作力为党建科学化破题(2)

辽宁:提升群众工作力为党建科学化破题(2)

当下坚持群众路线,要找准着力点。一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因为人民群众首先看到的是身边领导者的行为表现,所以,以此为切入点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是易于见效的做法。当前大量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就表现在学风、文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及组织生活作风等方面。要清扫“四风”,唤回清风,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重视教育的功能,弘扬廉政文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发展的态势下,建立民主决策机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在实践中,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不是为表达而表达,应该蕴含在党的决策机制之中。通过民主决策,让群众把不同意见说出来。比如近些年比较典型的因环境安全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决策过程中都缺少一个环节,就是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让群众参与,这就是民主决策。只有在决策过程中让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够进行沟通,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想工作。说到底,这是一种制度和机制的变化,让群众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不是口号式地倡导联系群众,而是约法式地迫使其联系群众。就是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必须联系群众。这就是体制和机制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制度建设,善用制度功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制度建设融入工作流程中。三是建立执政党、政府、人民群众协商对话机制,以公正的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为基础,增强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互信。群众路线应该与民主参与互动结合,做群众工作要贯穿协商民主精神。四是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服务行为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从宏观层面讲,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微观的操作层面讲,就是为群众做实事,着眼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群众疾苦,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党的基层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有强大组织优势,要不断完善基层大调解机制。

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

辽宁日报: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感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不仅在于群众基础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于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员)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变化了的“党”、“群”概念中,如何保持“党群”鱼水关系不变,给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怎样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高新民:在新形势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方式能够与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有的则明显不能适应,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过领导一句话就决定一条街道、一个村庄是否拆迁的行为;出现过仅因上访就把群众抓起来的行为;出现过仅因在互联网发表批评政绩工程就导致牢狱之灾的现象,等等。这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诉求日渐强烈。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要提升干部素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一是直接联系群众,在联系群众中培养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二是同一事情,站在不同立场上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因此,换位思考、多视角思考是必要的。三是关心群众,主动沟通,把说服、引导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四是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群众关系的能力。五是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知识,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方式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解决社会问题。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创新,要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解决群众问题,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但要注意,一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最终还得依赖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视。因此,关键在领导,关键在领导能否自觉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