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抓落实三论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抓落实,我们既要在工作中努力践行,又要站在唯物主义实践观的高度来深入思考,深化对抓落实的理论认识,以提高行动自觉。
1、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科学。共产党人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知与行相统一,实事求是地直面矛盾和问题,坚持不懈地推动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抓落实首先是要有好的理念。这是行动的先导,是在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思想,是实践哲学中的第一步(即认识世界及其规律性)。这些理念体现为目标、政策、措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认识世界上要下足功夫,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要下足功夫,在结合实际、研究规律上要下足功夫。这也是抓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
抓落实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是成效。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抓落实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过程。共产党人不仅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且要带领人民去实践自己的主张,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列宁讲“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提出主张,制定目标、措施,部署工作,只是实践的第一阶段。实践的第二阶段,也是更重要的阶段是让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落实主张,在实践中验证主张,在实践中体现主张的意义和价值。知易行难。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讲得得体、周全、漂亮并不难,难的是干得得体、周全、漂亮,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之所以难呢,从党性上讲,在于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体制上讲,在于对做实功的褒扬和评价;从作风上讲,在于干部同人民群众的态度感情。不管怎样讲,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要求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语)。所以,抓落实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不抓落实,工作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
2、求真务实、抓落实是我党在实践问题上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任何一种思想的生命力都在于它的针对性。抓落实实际上是求真务实的具体化。从实践角度思考,求真务实、抓落实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要求。针对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在好大喜功,华而不实:一为求功。不求工作在基层、在实践中、在群众中的实效,只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功名和利益。二为避责。不少干部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其重要表现就是开会和发文,似乎会开了、文发了,话讲了,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
官僚主义由来久矣,1933年8月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扔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讲,“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要搞四个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上来,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官僚主义的要害在于只求做官不求做事,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明哲保身,患得患失,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欺上瞒下。官僚主义滋生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本质上都是理论脱离实际、认识脱离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大文章没有做好的问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严重败坏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克服。
3、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执政党建设的长期任务。随着执政基础的不断强化,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可能性越大。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
求真务实、抓落实,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空谈不仅误国,而且殃民。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变和提高。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人民还不够富裕,国家还不够强大,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必然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求真务实、抓落实必须致力于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这些年来,在求真务实、抓落实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建设不到位。在抓“抓落实”上也是不落实。邓小平同志讲,“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制度建设的内容很多,但关键的制度至少有:一是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干部的工作责任要可量化、可考核,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识别干部、任用干部。特别是要正确和界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体系中每个负责人的责任,克服权与责、权与利、权与功、权与过等方面的不对称现象,消除功有人揽、过无人担的现象,褒奖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和惩处那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二是监督制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共同的毛病是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强化监督。我们现在的监督从体系上讲是健全的,有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人员不专业等原因,各方面的监督都存在不到位和不够有力的情况。各种监督的核心和全部要义是人民监督。要创造条件,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公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使党务、政务更加透明。三是干部选任制度。为扩大干部制度工作中的民主,选任干部要细查民意、顺乎民意,民主推荐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公论,组织考察要客观分析实绩,防止简单化、表面化,任用干部要讲究群众公论程度,真正任用人民群众评价高的干部。
求真务实、抓落实必须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抓落实体现党性,也锻炼和考验能力。能力建设上不去,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求真务实、抓落实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物质第一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地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求真务实、抓落实需要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推动能力等。提高这些能力,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加强学习着手。要学理论、学科技、学知识,要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心胸;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经验和教训对一个党、一个组织、一个人弥足珍贵,只有不断总结、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反之,如果不善于总结,犯过的错误有可能重犯,走过的弯路有可能重走。三是调查研究。党的领导人在讲到工作方法时,无不讲到调查研究。实际上,调查研究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
(作者为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