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破除三大错误观念 转变行政思维

北京:破除三大错误观念 转变行政思维

原题:培育“新行政精神”

当前,中国改革不断深入。应当看到,改革深入的引擎和基点,离不开政府体系的改革,包括从政府理念、政府文化、政府精神到政府制度、政府行政模式乃至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重新塑造和提升。而政府体系的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在于培育 “新行政精神”。

●从传统行政思维向新行政思维转变,要破除三大错误观念

中国政府体系的改革,是一项从观念、思想、文化到制度,再到具体行政行为的系统工程,而决定政府改革质量的,是无形的力量,越是无形的越是最有力量的,这一无形的力量就是执政思维和执政理念。从传统的行政思维向新行政思维转变,首先要破除三大错误观念:

一是“重政府、轻社会”。改革需要重塑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已经成为共识。但还远远不够。应着力建设“小而强政府”、“轻政府”。实际上,政府多一些干预、多一些管理,未必是坏事;政府少管一点,放手社会,也未必是好事,关键在于,政府加诸于社会的,是正面的力量还是负面的力量,以及如何约束这种力量。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做到“小而强”,才能真正对社会产生正向影响。小,是指政府应竭力管好自己的这只手,把自己这只手放对地方,让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强,是指政府要在法治的轨道上,用好这只手,要让这只手在促进社会和谐、公平、安全、发展,促进公民福祉方面强而有力。

二是“重实体、轻程序”。程序意识淡薄是中国迈向善治的拦路虎。中国的历史传统就是注重实体正义,忽视程序正义。当程序正义无法保障时,实体正义就会被扭曲。据统计,至少70%以上的社会危机、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矛盾都是由于程序不规范、不透明、不公正引起的,例如由于招标投标制度不完善引发的贪腐问题。缺乏程序意识让官员面临高风险,各级党政部门亟须增强程序意识。程序公正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最佳利器;程序精神将会塑造出“优雅”的政府,“优雅的政府”将会造就优雅的人民。

三是“重管理、轻治理”,即“重权力、轻权利”。政府改革面临从“权力思维向权利思维”,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管”字可作为我们传统的“行政精神”的概括。“管”字几乎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哪里需要行使权威,“管”字就在哪里出现。但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凸显,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管理正在逐步由传统的行政强制向社会服务转变,它更强调对民众的服务和问题处理方式上的“柔软化”。如果说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多强调的是“管”,新时期强调的则是“治”,从“管”到“治”,充分地体现了执政思维、执政理念的创新和突破。

●政府行政能力改革,首先要改革行政思维,培育“新行政精神”

政府改革的关键点是“政府行政能力”改革。推进这一改革,首先要改变执政思维、执政观念,也就是培育“新行政精神”。未来中国改革,重在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创新政府”。这五大政府理念是“新行政精神”的基础架构。我将“新行政精神”具体概括为十大理念:

一是法治精神。依法行政的新内涵,就要重视法律、敬畏法律。新的依法行政精神就是要依据法律治理政府机关以及公务人员的“权力”而非管制公民的权利,就是要依据法律治理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而非管制公民的活动。

二是理性精神。要做到合理的权衡、理智的取舍、客观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在不同价值之间找到各自的分量,对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作出必要的选择。理性行政是政府机关进行自我批评的精神源泉,是认识自身的基本度量,是应对政府所处环境形势的智力支持,是建构政府生活最根本的力量。

三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将成为新时期政府新的风向标,它不仅能让政府实现“一诺千金”,还能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政府、公务人员只有做到“言必信、信必果”,方能赢得民心,方能成就大业。

四是公信精神。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也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政府的基本要素。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政府,就亟须提高公信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就要维护政府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就要促进新媒体时代社会的沟通能力。

五是程序精神。行政效率固然需要不断提高,但决不能以违反程序、不走程序为代价。公务人员要摒弃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落后认识,不断完善行政程序,将行政活动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来。

六是服务精神。公务人员要有新的服务精神,真正拥有公仆的心态。服务,关键是看为谁服务。不是为上级服务,不是为领导服务,而是只为人民群众服务。公务人员应根据环境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协调发展服务。让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公务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

七是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政府不仅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坚持改革,就要永远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八是责任精神。新时期,只要为政者在位,就应具有新的责任精神,就是要勇于担起责任。特别是在行政出现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为时,公务人员更要敢于站出来主动分析问题、改正问题,给百姓一个完满的交代。

九是阳光精神。公务人员要重视网络、积极参与网络,融入网络,利用网络监督自己,为人民服务。公开是一种坦然的君子之风,是一股廉洁的浩然之气,是清正的高洁之魂。公务人员要经得起检验首先要敢于“晒”出自己,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清正、廉洁、高效、公正。

十是廉洁精神。廉洁是新时期公务人员的生命线,只有廉洁,公务人员才能赢得支持,只有廉洁,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向廉政要从转变公务人员的为官动机、态度开始。廉洁就要自律,就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如此,方能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新行政精神”的具体理念又分别在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学习型政府中得到体现。公共行政的精神就体现在政府的组织形式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之中。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只有当新观念逐步取代旧观念,并且融入体制,化为体制之魂时,才会发生真正的变革和改进。 “新行政精神”的勃兴和落地,有利于开创执政新局面、树立政府新形象,有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执政团队和改革团队,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有助于塑造、定位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度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为政府执行力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