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案再次触痛美国种族伤疤

摘要:经过一年半的风波,7月13日,在全美引发大讨论的协警乔治·齐默尔曼枪杀黑人少年特雷文·马丁一案,以齐默尔曼被判无罪暂告结束。

经过一年半的风波,7月13日,在全美引发大讨论的协警乔治·齐默尔曼枪杀黑人少年特雷文·马丁一案,以齐默尔曼被判无罪暂告结束。然而,事件余波不息。美国多个城市发生游行示威,民权组织向司法部施压,要求就此案展开民权诉讼。

关于这起枪杀案,美国各方的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案件再次触痛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种族问题伤疤。是利用这一案件煽动仇恨谋取政治利益,还是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和解,美国政治与社会领袖的抉择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此案将把美国社会引向何方。

无罪判决遭抗议

回顾马丁案的整个发展轨迹,原本可能被当做一般案件看待的事件,却因警方拒捕而不断发酵,加上马丁的非洲裔背景而罩上了种族色彩,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12年2月26日晚,现年29岁的“义务警员”乔治·齐默尔曼在佛罗里达州桑福德市一个居民区巡逻,认定非洲裔少年马丁“形迹可疑”。拨打“911”报警电话后,齐默尔曼开始跟踪并与少年对峙,然后开枪打死对方。

案发之后,当地的桑福德警方并未立即逮捕齐默尔曼,理由是他声称开枪属于正当防卫,受法律保护。开枪打死少年的协警一直处于人身自由状态,引发有关司法不公的全国抗议。事件甚至引起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关注,后者发表一段评论:“如果我有个儿子,他会长得挺像特雷文(·马丁)。”

1

(图片:美国多地抗议马丁案无罪判决)

不久,联邦政府开始介入。事件发生6周后,齐默尔曼遭到逮捕,被控二级谋杀。

经过更换法官、质疑陪审团等风波后,今年7月13日深夜,佛罗里达州一个由6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经过两天长达16小时的考虑后判定乔治·齐默尔曼无罪。

对于这一结果,美国社会表达了不满。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阿尔·沙普顿通过社交网站“脸谱”发表声明,把无罪裁决称作“打在美国人脸上的耳光”。

包括旧金山、费城、芝加哥、华盛顿和亚特兰大在内,美国多座城市7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相继出生不同规模示威活动,抗议齐默尔曼获无罪裁决。虽然多数示威活动在和平状态下举行,但加州奥克兰市示威活动出现暴力破坏行为。电视画面显示,一些示威者企图在街头纵火,喷绘反对警察的标语。

也有人就佛罗里达州检察官对此案的处理提出异议。一些法律专家指出,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检察官对齐默尔曼提出最高可判终身监禁的二级谋杀指控过于草率,而且庭审期间又有隐匿关键证据之嫌,最终导致陪审团无法取信检方说法,即便法官在庭审最后阶段允许检察官加上过失杀人指控,也没能让齐默尔曼遭到定罪。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