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美好安徽·圆梦中国”座谈会综述
6月24日下午,省社科界“美好安徽·圆梦中国”座谈会在合肥举行。来自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和部分高校等单位的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交流了学习体会。
关于“中国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与会的专家与学者认为,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的集中而系统的阐述,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判断,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是对时代特征与民心所向的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中国梦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么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运用和深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与会的专家与学者认为,6月中旬安徽日报连续推出4篇“美好安徽·圆梦中国”系列专论,结合我省改革发展实际,准确阐述中国梦的宽广视野、丰富内涵、本质要求和实现路径,紧密联系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任务,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同。系列专论中的首篇专论对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作了深刻阐释,作为总论,展示了“中国梦”的宽广视野和丰富内涵;后三篇专论作为分论,是对首篇专论的进一步延续,其立于安徽的现实土壤,从道路、精神、力量三个维度分别论证了圆梦中国与美好安徽之间的链接与耦合。总体来说,4篇专论在“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实现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与实践引导。
社科理论界如何践行 “中国梦”,是本次座谈会讨论的又一个重点话题。围绕“美好安徽·圆梦中国”,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建设美好安徽,是“中国梦”在安徽的具体实践,也给社科工作者标定了新的时代坐标,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场域。对“中国梦”进行学理研究、理论阐释、宣传教育,是社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发展机遇和重要使命。社科工作者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升理论知识和思维水平;积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研究、阐释、宣传中国梦作为重要任务,努力推出一批重大理论成果,为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供坚实学理支撑;立足安徽实际,把研究阐释“中国梦”与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中强化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准确把握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突出“中国梦”在安徽科学发展中的动员和激励作用,深入研究在 “中国梦”指引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规律,激励江淮儿女在加速崛起中同心共筑 “中国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