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中国领导人个个不同凡响(3)

基辛格:中国领导人个个不同凡响(3)

谈中美经贸发展:八届美国政府都采取了合作性的对华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但是两国政府都共同努力制止关系滑坡。1997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克服国内反华逆流,促成国会通过无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中国领导人12年来的首次访问,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加强合作,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接下来的1999年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3月,美国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悲剧导致中美关系陷入低谷,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和中国国内日渐高涨的反美情绪,美国政府在不同场合一再道歉,称这是一起“错误的意外事件”。

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愿意因为这一事件而导致中美关系倒退。在中美双方的努力下,是年11月15日,两国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达成,结束了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对中美关系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自那时起,两国的贸易额呈几何倍数增长,两国之间有着难舍难分的共同利益,最近30多年来,中美的贸易额从不过10亿美元,到2012年已经达到近5000亿美元。而据基辛格介绍,在两国建交后的两三年里,美中贸易额还不如美国和中美洲小国洪都拉斯的贸易额。

中美贸易取得极大增长的同时,分歧和摩擦不断,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权益保障等问题上,双方争论不休。1980年,中美两国开始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但由于80年代末期中美政治关系一度恶化,谈判处于停滞状态。

2006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到2008年进行了5次。

2009年4月,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参加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机制自确立以来,中美在事关两国关系的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

2012年,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宣布重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今年6月,第九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山东青岛举行。而于7月10日、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投资协定也成为对话的重要内容。

中美投资协定如果谈成,将为今后的中美自贸区和中美TPP谈判、构建更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奠定基础。

对此,基辛格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中国的贸易顺差会持续,但以我对中国经济政策的理解,中国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更加依赖于消费而不是出口。至于国与国间的贸易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很多其他国家所经历的。”

据基辛格介绍:“今天的美国民众相当大一部分都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我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并不那么友好,这里有意识形态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但是过去40年间,八届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比较一贯的对华政策,虽然他们各不相同,所属政党各异,但是他们的对华政策是合作性的。”

30年前,中美金融交往是零;如今,两国利益交织。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中美经济对话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表示:“中美经济关系有点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

谈新型大国关系:尽管艰难,但领导人有责任促成

如今,中美关系正面临实力竞争与权力转移的历史周期,未来,“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是走传统的战略对抗之路,还是开辟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有西方学者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复现“德国崛起、一战爆发”的情况。而基辛格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历史不会重演,中国威胁论不成立,中美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分裂。

“历史上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历来激烈碰撞,屡屡爆发冲突和战争,这似乎已成历史定律”,这一用来描述中美关系的论断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颇为流行。值得庆幸的是,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领导人都表示不愿接受这样的历史宿命。

基辛格非常推崇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长文。戴秉国强调:“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在世界上争霸?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说中国要取代美国、称霸世界,那是神话。”但他也暗示美国:“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在亚洲的所作所为不以防范、遏制和损害中国为目的,希望有关国家在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生存发展的这个地区,在我们家门口的言行也都是善意和透明的。”

基辛格借此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了中美外交政策的不同:“4000多年的历史里,中国几乎都面对着敌对的邻国,对于外国的担忧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这就意味着中国有更多的概念化思维,就是从内涵和引申意义去理解事物。而美国的历史要短得多,并且背靠两大洋,从未面对过强大的邻国。所以美国人很务实,他们看到一个问题,然后就想去解决一个问题。但中国人看到一个问题,可能会考虑去解决,但也会考虑是否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带来另一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两国做事方式的不同。如今,美国已经知道自己并不再是处于独立的状态,其他国家已经可以影响到传统意义上美国的‘地盘’。美国也应该形成如中国一样的概念化思维。”

基辛格表示,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庄园会晤中关于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表述,非常重要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历史上大国关系多数是通过冲突解决的,但当今世界,伴随着可相互摧毁的武器存在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这种情景完全可能导致一场全面的危机。”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美中应去创建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尽管这很艰难,但我们的领导人有这个责任去促成,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对于建立这种关系的态度都是真诚的。”基辛格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