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3)

摘要: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数据近日一经发布,即引来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从去年第四季度迄今,中国经济增速从7.9%到7.6%,再到7.5%,走出了持续回落的轨迹。

海外学者建言中国经济

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受到海外人士和媒体高度关注。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释放结构性改革潜力让增长更有质量和效率,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洲问题高级顾问葛莱仪认为,如果中国能够落实包括金融服务、税收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中国在未来十年仍可以保持7%至8%的增速。

葛莱仪表示,中国政府在改革进程中将会仔细评估改革影响,调整改革节奏,正如中国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归根结底,改革是为改善增长质量。

他说,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扩大内需是一大特点。未来“中国消费”将是世界经济一大主题,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他还建议,应以开放的理念调整金融和投资领域政策。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命脉,金融业改革至关重要,引入更多竞争,也能遏制影子银行过快发展,对信贷市场正常发展十分必要。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王秦伟表示,中国转变增长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机构仍看好中国经济中期转型潜力,因为政府表现出更大的改革决心以推动转型。

3

(图片: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

洪平凡表示,中国想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成为高收入国家,必须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和结构。不过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历史数据显示,1960年大约有100个中等收入国家,而今这些国家中只有11个上升到高收入国家,其余的大多停滞在“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倒退为低收入国家。

洪平凡认为,经济改革应注重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减少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在经济改革中,金融体系改革极为重要。在金融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最具挑战性,但也是其他改革、包括汇率改革的前提条件。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中国还应避免快速提高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误区,避免一蹴而就。(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