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有“诚” 群众才“信”

干部有“诚” 群众才“信”

核心提示: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行不及言,可耻之甚”。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诚信历来也是被大力倡导的传统美德。

如今,“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已在睢宁家喻户晓,睢宁县试行的大众信用管理办法,让全县114万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了个人信用档案……作为中纪委、中组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睢宁县,自2009年开始试点推进大众信用体系建设,经过3年多的发展,信用建设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干部失信取消提拔、企业失信清除出场的规定,更让大众信用管理持续发酵。(7月19日《徐州日报》)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行不及言,可耻之甚”。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诚信历来也是被大力倡导的传统美德。以诚相待,以诚取信,既是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官修德的根基所在。睢宁县将信用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出台并落实“干部失信取消提拔”之规定,对于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如何为官行政、服务于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路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尽管也替基层着想,虽然在为群众办事,但总赢得不了基层和群众的信任感,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干部以“诚”取“信”的意识弱化、能力不及。比如,有的喜欢唱“空城计”,宣传造势是兴师动众,当众承诺也信誓旦旦,而付诸行动却拖三拉四、搁置不理;也有的喜欢玩“变脸术”,说是一套、做是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使政策、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还有的喜欢刮“虚夸风”,平时不动心思抓落实、办实事,而是变着戏法说假话、报虚绩,搞“皂泡工程”,做“文字游戏”,等等。

诚信为本,无诚不兴。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必然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一个不讲诚信的单位,必然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单位;一个不讲诚信的干部,必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干部。群众是干部的“裁判员”,干部的官德修养如何,工作政绩如何,实际能力如何,基层最有发言权;干部为群众操了多少心,耗了多少时,办了多少事,群众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只有为人坦诚,心口一致,始终如一地务实工作,有诺必践,才能在百姓心中赢得尊重,提升威信。倘若有言不行,有诺不践,不仅履行不好本级职责,完成不好分内任务,也必定遭到群众的冷眼和唾弃。

干部以“诚”取“信”,重在相信群众。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建设的主人,充分相信他们的智慧,充分依靠他们的力量,养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好习惯,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善于从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以“诚”取“信”,贵在求真务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乃诚信之本义,也是诚信之力量。干部干部,“不干”,就称其不为干部。群众信任干部,关键看干部有没有真正的“脱鞋下田”、“弯腰插秧”,有没有顺应群众的意愿做工作、办实事。倘若总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搞一些不负责任、口惠而实不至的空洞许诺,做一些“水中月亮”、“海市蜃楼”的虚夸工程,什么时候都难以赢得群众的信赖。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常常把“职责所在”与“为民办事”混为一谈,今天郑重承诺为百姓铺路,明天隆重宣布为民间搭桥,却恰恰忘了修桥补路之类事情乃自身职责所系,这些即便是本职工作,可有的到了后期却办得拖泥带水,令人皱眉。如此不讲务实的“假大空”做派,不仅对百姓无益,也给真正为民办事的工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可见,干部以诚取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对百姓的由衷之“诚”,才是赢得群众更多信赖的妙招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